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劉賜貴: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許雪毅 林暉)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我國海洋環境的總體狀況不容樂觀,應進一步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劉賜貴説,隨着國家日益重視海洋環境保護事業,各級政府也積極採取措施,在節能減排、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出現一些好的勢頭。但海洋環境仍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主要表現在: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沿海各省大力實施海洋開發戰略,沿海地區正面臨大規模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與此同時,我國沿海經濟開發産業尚未根本得到轉型,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産業給海洋環境帶來污染。

  受到經濟開發及人類活動的影響,陸源污染物排海不斷加重,我國近岸海域環境污染形勢依舊嚴峻,海洋生態系統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十一五”期間連續監測顯示,江河攜帶的污染物入海和陸源入海排污口排污仍是影響我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的主要原因。受此影響,我國管轄海域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年均面積達到3.2平方公里,主要集中於大中型河口、海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局部區域生態系統處於不健康狀態,生態服務功能受損。

  另外,海洋環境風險隱患凸顯。隨着海洋開發強度進一步加大,近年來大量重化工産業向濱海區域集聚、海上油氣開採和海洋石油運輸規模也不斷擴大,導致海洋開發存在一定風險,海洋溢油、危化品洩露等環境突發事件風險日益加劇。

  同時,我國近岸海域富營養化也日益嚴重,海洋赤潮災害仍然處於多發期。“十一五”期間,我國海域年均累計赤潮(綠潮)發現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尤其是近幾年來,黃海海域連續發生大面積綠潮災害,對公眾和開發活動均産生嚴重影響。

  劉賜貴認為,要按照“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原則,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重點任務是:改造升級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發展海洋服務業,推動海洋經濟戰略轉型;綜合評價海域開發利用的適宜性和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建立海岸帶、近海及遠海資源合理開發的戰略性新佈局;加強近岸海域、陸域和流域環境協同綜合整治,推進沿海地區開展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試點,大力推進各類海洋保護區選劃建設與規範化管理,健全完善沿海及海上主要環境風險源和環境敏感點風險防控體系和海洋環境監測、監視、預警與防災減災體系;推動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等等。

熱詞:

  • 生態服務功能
  • 劉賜貴
  • 海洋生態系統
  • 近岸海域
  • 風險防控
  • 十一五
  • 文明建設
  • 海洋保護區
  • 赤潮災害
  • 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