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破解養老難題:養老産業發力考驗政府智慧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0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口老齡化是二十一世紀面臨的重大社會難題,政府公共資源與社會養老資源的有機結合,則是破解養老難題的必然選擇。然而,在老齡化加劇的同時,我國的養老産業卻在緩慢前行,並未與之形成高效的“ 鏈結 ”。面對巨大養老空缺和老齡化危機,養老産業應該從何處發力改變痛局?

發展養老産業社會組織不可缺

  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由1.78億人增加到2.21億人,所佔人口比重由13.3%上升至16%。

  作為 13 億人口的國家,面對撲面而來的“白髮浪潮”,養老壓力空前。不過,與嚴峻的社會老齡化問題對應的社會養老産業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

  由於社會養老産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産業,它包括了老年人的醫療、護理、飲食、居住、出行等多方面,涉及了我國第一、二、三産業,因此,養老問題從來也不是單一社會主體能完全解決的。在當前,政府、個人、市場三方正在極力投入,合力構建符合社會需求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政府提供了公辦養老機構,個人則創造居家養老的條件,而高端養老體系則由市場力量來建立。

  然而,當今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已決定了有限的財政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養老服務,市場力量並不會出於純粹公益與道德的考量進入社會養老産業,更多的是對“銀發經濟”效益的樂觀預期。因此,政府與市場的力量僅能滿足“橄欖形”養老服務保障體系的“兩極”,即最基礎保障和高端服務的需求。

  在以往中國家庭中,居家養老是最主要的形式,這也是傳統社會中構建“橄欖形”養老服務保障體系的“肚子”,而持續幾十年實施的計劃生育,正在客觀上改變傳統社會養兒(女)防老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子女都要走出去求學、務工,或創造自己的事業,同時, 4-2-1 的家庭模式也對傳統養老觀念提出了挑戰。顯然,這種挑戰促成了養老方式與觀念的改變,傳統的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化養老是必然之勢,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養老企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要推動社會養老産業健康發展,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不得不借助更多的社會力量。

  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是作為解決我國老齡化問題的重要途徑。在這一規劃中,無論是實現居家養老、還是依託于社區建設的托老所、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都需要專業的服務提供者,而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則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無論是養老産業行業協會、還是關注老年興趣愛好等精神層面的學會,或者是直接提供養老服務的民辦養老院等,社會組織在社會養老産業中發揮著動員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的作用,彌補了由單一家庭供養老年人的不足,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變因財政投入有限、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效率不足等導致養老服務維持在最基礎水平的現實。更因不同於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社會組織參與社會養老産業更多出於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更關注于社會養老産業的社會效益,使其逐步具備成為構建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中堅力量的可能。(人民政協報財經週刊 上海證券報)

熱詞:

  • 養老服務
  • 産業
  • 養老體系
  • 養老方式
  • 發力
  • 政府與市場
  • 養老問題
  • 社會養老
  • 養老機構
  •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