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廢墟上建起“天空之城”——訪日本建築師迫慶一郎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2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東京3月9日電(記者劉林 李雪笛)寂靜的海邊,隨著扭曲的建築、損毀的漁船車輛逐步被清理,一年前地震海嘯給日本東北地區帶來的慘烈景象也漸漸消失。如何重建記憶中美好的家園?如何在海嘯不知何時再來的背景下重拾與海洋的密切聯絡?日本建築師迫慶一郎用他的想像力為災區構建著未來。

  大地震發生以來,重建災區家園一直是日本媒體關注的焦點。2011年4月,時任首相菅直人提出了“高臺移轉”的重建方案,即將海岸附近受災居民區整體搬遷至內陸海拔較高地區。這一方案在防禦海嘯襲擊方面可謂一勞永逸,但如執行這一方案,以水産養殖及漁業為主的傳統産業勢必遭受衝擊,現有平原地區的基礎設施也將荒廢。

  迫慶一郎自2000年起在北京工作,也曾參加過中國汶川地震災後重建項目。“311”大地震發生時,身在北京的他就開始思考為日本東北災區做點什麼。基於立足現有條件、節約成本、盡力維繫人與海共生的出發點,迫慶一郎提出了在廢墟上修建混凝土高臺的方案,稱其為“天空之城”。

  迫慶一郎日前在東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天空之城”的方案就是利用日本在修築人工地基方面已有的技術和經驗,在遭破壞地區修建起20米高的圓形混凝土高臺,或稱之為人工島。高臺之上修建民居,高臺內部一部分空間用於填埋目前災區數以萬噸計的殘垣斷瓦,其餘空間則辟為立體停車場。居民通過高臺內部的電梯往來于高臺表面和地面,仍可使用現有的國道和鄉村公路。

  迫慶一郎説,海嘯災害發生後,失去居所的人們只能棲身於體育館、學校等臨時避難場所,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人工高臺使居民高居於海平面之上,海嘯來臨之時人們可以關起門來在家中避難,等待海水退去。此外,與現有的防波堤不同,在海嘯來臨時,人工島可以憑藉其圓形構造分散海水的巨大衝擊力,減小破壞程度。

  遭受海嘯重擊的岩手和宮城兩縣是日本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生育率低、人口流失等問題。迫慶一郎説,“天空之城”方案能整合原本分散的居住形態,集中智慧城市與節能城市的功能,在重建經費吃緊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節約建築成本。

  儘管“天空之城”的設想看起來有些超前,但迫慶一郎對實現這一構想充滿信心。

  目前,一些業內人士和災區部分地方政府已就實現“天空之城”構想展開行動,部分災區民眾也對此表示認可。如果計劃得以實施,那麼三年後,曾經被海嘯無情侵蝕過的土地上將誕生出一座前所未有的夢幻之城。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天空之城
  • 慶一郎
  • 人工地基
  • 建築師
  • 日本經濟
  • 人工島
  • 立體停車場
  • 民居
  • 水産養殖
  • 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