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澄海“蜈蚣”舞進非遺殿堂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0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8日,人們在街頭觀賞廣東澄海西門社區的“蜈蚣舞”表演。 新華社發

  深圳特區報汕頭3月8日電(記者 吳緒山 通訊員 曾幹普)今天是汕頭市澄海區澄華街道西門居委會片區的傳統社日,這個三年辦一次的活動對西門人來説,其熱鬧和隆重的程度超過了春節,戶戶殺豬宰鵝迎神祈福,家家親朋滿座歡聚一堂。社日的高潮部分是歷時一整天的民間文藝大巡遊,麒麟舞、醒獅舞、龍蝦舞、龍鳳舞紛紛登場爭奇鬥巧,更有獨一無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蜈蚣舞威風亮相增光添彩,讓這個傳統的社日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蜈蚣”“麒麟”穿街走巷鬧社日

  蜈蚣出洞、麒麟吐火、醒獅起舞、龍鳳呈祥,這是汕頭市澄海區西門社區今天文藝巡遊中的一個個場面,穿街走巷的文藝表演項目讓人目不暇接。綿延上千米的表演隊伍,被街巷兩邊望不到盡頭的觀眾熱烈迎送,此起彼伏的禮炮聲、鑼鼓聲、喝彩聲,回蕩在社區的每個角落,匯聚成歡樂的海洋。這個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的社區民眾,以擅長多種動物舞蹈表演而遠近聞名,他們在歡娛自己的同時,也展示著這裡與眾不同、特點鮮明的民俗文化。

  在一般人的眼裏,蜈蚣是容易讓人生厭的毒物,但經過西門人創作演化的“蜈蚣舞”,卻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澄海區文化館館長詹少光向記者介紹説,將百足毒蟲蜈蚣作為動物舞蹈的題材來創作,這在全國來説是絕無僅有的,它和祭神民俗及地方文化有直接的傳承關係。歷代藝人們運用標新立異、超越真實的藝術手法,模倣蜈蚣的神態和習性動作,進行提煉,將一條百足蜈蚣轉化成瑞氣吉祥、驅邪迎福、威風壯美的精靈動物。蜈蚣舞融音樂、舞蹈、武術、製作工藝于一體,已成為獨具民俗文化特徵的綜藝性娛樂節目,深受社區鄉民和旅居海外鄉親喜愛。

  獨門技藝言傳身教有來者

  據當地老人介紹,蜈蚣舞的創始人為西門鄉晚清時期的民間藝人陳成錦,他對造型藝術很有研究,因看到蜈蚣爬行蠕動之美,而萌發了創造蜈蚣舞的靈感,基於“獻瑞”的動機,將其作為舞蹈的創作主體,幾經演化之後,成為了一種氣勢雄渾、剛柔並濟、亦莊亦諧的動物舞蹈,一經問世,便為群眾所喜愛,逐步成為當地鄉社“社日”保留的表演項目。

  西門蜈蚣舞誕生後,以其特有的風格在藝壇上獨樹一幟,名聞遐邇,曾多次應邀在海內外獻演。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西門蜈蚣舞應香港潮商八邑會館邀請,赴香港參加慶祝英皇喬治六世加冕盛會獻演,香港總督親自為蜈蚣開燈點目,15天的演出看得民眾如癡如醉。2000年,西門蜈蚣舞赴新加坡參加第28屆粧藝大遊行,轟動海外,成為聯結鄉情梓誼的文化使者,體現了其重要的對外文化交流價值。此外,蜈蚣舞還曾獲得國家文化部第十屆“群星獎”廣場舞銅獎,並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眼下,今年61歲的陳喜順是西門蜈蚣舞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蜈蚣頭”。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現在的蜈蚣更大了,舞出來的花樣也更多了。

熱詞:

  • 蜈蚣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澄海區
  • 麒麟
  • 殿堂
  • 蜈蚣舞
  • 民俗文化
  • 傳承和發展
  • 第十屆
  • 娛樂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