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急功近利種不出綠色城市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1日 0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植樹節前夕,網上有人爆料:蘇南某市的“綠色通道”上,去年移植的大樹不少已死亡,園林工人正忙著挖走枯木。“先是栽種了一些比較小的樹,後來領導不滿意,改種了大的。這些大樹都是從外地山上挖來的,據説每棵上萬元。”

  “這種情況在各城市重點工程、綠色通道建設中相當普遍。”江蘇省林業局造林處處長鄭阿寶説,造林是生態建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些年各地越來越注重植樹造林,但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誤區,一些城市熱衷於從外地買大樹到本地移植。“從專業和生態角度來説,如果大樹從苗圃移植過來,是可行的,因為本身具備移植的條件。但如果是從山上或別的地方挖來的,這種做法就是‘挖肉補瘡’了,是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在作怪。”

  鄭阿寶告訴記者,大樹移植成本很高,包括購樹、運輸、栽植、管護等,一棵樹動輒得花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元,這些錢可以用來栽多少樹、建多少綠?有的城市高價買來大樹,每畝每年的養護費就達1000多元,比農村每畝造林費用都高,造成很大的浪費。“在移植過程中,絕大多數大樹被切掉樹冠、砍掉枝條,移植後被綁上塑料布、挂營養水打點滴,活像戰場上下來的殘兵敗將,很多大樹死亡了,即使不死,也不可能恢復原先的枝繁葉茂。”

  國家林業局2009年就下發了“禁止大樹古樹移植進城”的通知,因為大樹古樹異地栽培,違背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改變樹木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不僅不增加森林碳匯,而且破壞森林資源。“大樹進城之所以屢禁不止,是一些地方領導想在任內實現‘滿城皆綠’,出發點是好的,做法卻是不科學的。”為了營造一種所謂的“綠色氛圍”,一些地方甚至把樹榦直徑達20厘米的大樹,按照“1米1米”的規格移植栽種,完全不顧樹木生長需要合理的營養和空間。樹木的枝頭挨枝頭,就像人擠在電梯裏,根本長不大。

  不僅是大樹,山裏的竹子也遭遇移植厄運。“我的照相機裏存有上千張照片,拍的都是我省各城市移植的竹子,99%的移植是不成功的。”作為林學博士,鄭阿寶對此痛心不已,“那些人像植樹一樣,一根一根地栽種竹子,一排排很整齊,看上去很美觀,可這樣移植的竹子怎麼可能成活呢?絕大多數是‘一年不長、兩年不死、三年不見’。因為竹子是叢生的,根係與樹木不同,移植時必須一兜一兜的,才能長出竹筍,才能茂盛。這哪是造綠?簡直就是在毀綠啊!”

  對於近年來我省不少城市熱衷移植、種植香樟等常綠樹的做法,鄭阿寶也不以為然:“我省淮河以北地區冬季氣候比較寒冷,而樟樹是不耐寒的樹種。”他説,我省處於氣候過渡地區,適合栽種的鄉土樹種其實很多,“不能為了保證冬天看到滿眼綠色而盲目栽種不適合本地生長的樹種,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植物景觀,這才符合自然規律。”

  那麼,城市綠化應該遵循什麼原則?“見縫插綠,順其自然。栽種樹木並不是越大越好、越密越好。”鄭阿寶告訴記者,栽種小樹,可以保持全冠、全枝條,本身就很美觀,移植後只要一年左右就可以完全恢復。人們看著小樹逐漸長大,這個過程本身不也很好?“現在城市及周邊可供植樹的地方的確越來越少,愛綠的人們可以在市區認捐認養樹木,或者城鄉結對,選擇合適的農家,今年栽下樹,過幾年去看看,也很有味道,同時也為綠色江蘇和生態文明建設作了貢獻。” 本報記者 朱新法

  作者:朱新法

熱詞:

  • 綠色通道
  • 城市及周邊
  • 城市綠化
  • 栽種
  • 我省
  • 大樹
  • 古樹
  • 枝條
  • 樹木生長
  • 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