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名家看兩會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0日 0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楊曉陽: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著名畫作有:國畫《沸騰的黃土地》、《黃巢進長安》、《黃河的歌》及巨幅壁畫《絲綢之路》等。近年來大力提倡“大美術”、“大美院”。

  記者:“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面臨著重要的發展契機,文化也不例外。在兩會召開之際,您有怎樣的期待?

  楊曉陽:兩會是商討和制訂國家政策的重要時機。現在國家如此重視文化,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題討論文化發展方向,這在歷史上都是極其少有的。身為藝術家,我們要好好創作,不然對不起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不能再畫別人已有的東西,不能臨摹西方的畫作,也不要模倣古人,我們應該創作一些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我們這個民族的藝術。近日出臺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對我們藝術家提出了“愛國、為民、崇德、尚藝”要求,作為國家頂級畫院,我們不應該媚俗,應該思考民族藝術的走向,國家級畫院要在深層、高端思考一個民族藝術的走向。

  記者:既不走西方套路,又不重復前人老路,我們的文化藝術走向應該是怎樣的?

  楊曉陽:當前我國藝術評價體系存在誤區,一個普遍的問題是以西方標準為正宗,對我們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價值的認識不足,文化自信不夠。中國繪畫有幾千年曆史,過去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由於過去兩百年中我們經濟落後了,使得西方藝術評價標準成為了我們的主流。西方藝術講究“寫實”,把人物和事物畫得像照片一樣,可是攝影術發明之後,很多藝術家都很茫然,於是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就是“抽象”。西方的某些後現代藝術作品甚至以不具有任何美感的事物作為表現對象。

  而我們中國的藝術講究“寫意”,其實“寫意”比“寫實”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表現想象中的事物——從彩陶到青銅再到玉器,每一件藝術作品都並非描摹真實的存在。我們應該重視研究我們自己的傳統藝術,要對自己的傳統有自信,不能以西方的美學為正宗。

  記者:您曾任西安美院院長,多年從事藝術教育,您認為當前文化藝術評價體系建設應該從何著手?

  楊曉陽:我認為要改變以西方標準作為審美標準的現狀,還是應該從美術教育著手。現在美術學院的教育還是蘇聯體系,在改革開放之後加入了一些歐美的因素,在學科設置上,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藝美術、設計等科目,多數以西畫為基礎,缺乏我們自己時代的東西。如果現有藝術教育體系不改變,就會對整個社會藝術走向形成一種誤導。

  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必然互相影響,我們並不否認西方文化藝術的價值,但我們應該認識和強調我們民族的藝術。

  記者:“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您認為藝術品市場如何進一步完善?

  楊曉陽: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運營模式是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的西方模式,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在沒有完善之前,藝術品的價值和價格往往出現很大的反差,社會對藝術品的認識與專家對藝術品價值的認定是有距離的。但是藝術品必須有市場,因為藝術品最終還是一種消費品,要以市場價格來體現它的藝術價值,而且從長遠來看,藝術品的市場價格最終是會符合它的價值的。

  (本報記者單三婭韓寒人像攝影:本報記者蔣新軍)

熱詞:

  • 楊曉陽
  • 畫院
  • 寫實
  • 兩會
  • 藝術走向
  • 名家
  • 十二五
  • 藝術家
  • 寫意
  • 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