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情傾客家寫華章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梅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胡希張在電腦前專心致志寫作。( 鍾小豐 攝)

  ●本報記者 劉軍

  最近,老作家胡希張的第15部著作——長篇小説《天籟》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他雖然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崗位退下多年,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對客家文學的癡情,令人敬佩。記者在梅城採訪了這位原籍湖南的老作家。雖然頭上稀疏的白髮顯示著他的年齡,但充滿朝氣的談吐使人忘記了他已是83歲的老人。

  記者:請您談談如何從一個“新客家”到客家學者的轉變過程。

  胡希張:我也説不清怎麼寫著寫著就由退休幹部變成了“學者”,始料不及喲!常有人問我是什麼大學畢業的?真羞于啟齒,我只高中混了半學期,參加工作後,也只進過一次黨校,讀了一年理論班。我能寫出一點東西,全憑一股牛脾氣或者叫湖南人的“辣子性格”。不怕你笑話,我是翻遍了能弄到手的書籍和資料,翻爛了字典和《辭海》,放棄許多愛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節假日地寫呀寫的,才由艱難入門寫到得心應手,寫出了那麼點東西。我做了40多年行政工作,有意無意間積累了一些寫作的素材,磨練了一點寫作的能力;我又在客家地區生活了好幾十年,也算個“老客家”了。這些,都為我研究客家、表現客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記者:您退休21年,創作了15本書,是什麼動力使您筆耕不輟?

  胡希張:一半是個人志趣使然,一半是客家文化吸引。退下來以後,如何安排退休生活,安度晚年?我選擇了寫作。其實,我的興趣是很廣泛的,下棋、打撲克、打麻將、跳舞、釣魚、旅遊,我都有興趣,但偶爾為之可以,要如此過幾十年賦閒生活,想起來都心寒。在職期間,天天與客家文化打交道,深感客家文化底蘊的深厚,漸漸生出一種弘揚它的責任感。退下來後便立即將宿願付諸實踐,而愈寫客家愈覺得客家有太多值得去寫。我像一個掘礦者,幾鋤頭下去,掘到一個富礦,便使勁地挖起來,越使勁挖越發現礦藏量之多,於是更加使勁地挖,以致欲罷而不能。

  記者:談談《天籟》的創作動機和寫作苦樂。

  胡希張:這是我早就打算退休後首先要寫的題材,只是一直被“計劃外”的寫作延宕。2006年7月,應一位影視製作人之約,開始寫一部以客家山歌等客家風情為題材,講述主人公進娣從一個等郎妹成長為“山歌精”的電視連續劇,到2008年7月,拿出42集電視連續劇《進娣》初稿。隨後,著手改寫為小説,至2009年1月,寫出了75萬字的《天籟》初稿。寫《天籟》最“苦”的有兩點,一是嘗試寫成“客家文學”,如何拿捏好使用客家方言的尺寸,既要是鄉土文學,又要能適應廣大讀者。例如其中的山歌,必須押普通話韻,不能使用客家俗語俚語,又要有客家山歌味,實在太難了!二是深陷“生活”難以自拔,苦於不能“高於生活”。説到“樂”嘛,有一種了卻心願的輕鬆感和耄耋之身還能寫出個長篇的欣慰感。

  記者:請您談談今後的創作打算。

  胡希張:我目前有4部作品等待出版。《客家山歌史研究》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嶺南文庫出版、《山歌盛會》由市“非遺”保護中心出版,都還要做校對工作。文藝作品集《“爬格子”拾零》和學術論文集《漫説客家》有待定稿出版。目前手頭寫著《鬥歌密笈》……

  看來,胡老仍是幹勁沖天,他的創作之路還很寬、很長。

熱詞:

  • 天籟
  • 客家文學
  • 客家文化
  • 客家方言
  • 客家風情
  • 寫作
  • 客家地區
  • 學者
  • 辭海
  • 山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