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圖為:“幹洗”有玄機
楚天金報訊(文圖/記者呂俊磊 實習生任留佳)
“把衣服送去幹洗,拿回家才發現一個衣角起了皺,我懷疑自己的衣服是水洗的!”春天來臨,天氣漸暖,又進入冬衣幹洗旺季。近日,數名讀者向本報反映,武漢部分洗衣店打着“幹洗”的旗號忽悠顧客,暗地裏將顧客衣物進行水洗。隨後,記者在武昌司門口、中北路等區域調查發現,小部分私人洗衣店仍對顧客謊稱“所有衣物均可幹洗”,且幹洗價格與水洗價格基本無異。
“衣物全幹洗”現象依然存在
3月3日下午,記者在司門口解放路一洗衣店門前看到,該店招牌上寫着“幹洗店”幾個字,記者走進店內詢問店主身上的羽絨服是否可以幹洗,該店主毫不猶豫地答到“可以幹洗”。店主接着告訴記者,洗衣價格要看衣物質地和大小。交談期間,該店主只關心價格,而並未詢問記者身上衣服的材質、面料等問題。
在武昌雄楚大道一高校及中北路附近,記者向幾家洗衣店詢問時,只有部分店主告知羽絨製品不能幹洗,並建議記者選擇水洗。東亭附近的小天鵝洗衣店店主張女士告訴記者,洗衣店幹洗衣物常會用到四氯乙烯,羽絨製品及皮草類衣物才適合幹洗;如果將化纖、棉質衣物進行幹洗,洗後的衣物將會出現類似燒焦的痕跡,顧客一眼就能看出。
水洗要比幹洗省錢
記者在其幹洗店內看到,幹洗機滾筒下方有3個圓形窗孔,每個窗孔內都有透明液體,這種液體就是張女士口中所説的“四氯乙烯”。張女士説:“四氯乙烯極易揮發,幹洗後的衣物經過蒸餾、烘乾等步驟後即可把刺鼻氣味除去。而且衣物經幹洗後就算不熨燙,也不會出現褶皺。”
張女士已從事洗衣行業20餘年,據介紹,她每年要購買兩桶幹洗劑——四氯乙烯,每桶的價格在7000多元。雖然幹洗劑可循環使用,但幹洗機卻一直通着電。衣物幹洗後,需要烘乾至八九成,必要時還需熨燙,然後再懸挂上衣架,將剩餘的四氯乙烯排出;“水洗衣物比幹洗要節省很多,除了必要的洗衣粉、洗衣機耗電外,只需將衣物進行晾曬即可。”
兩種方法識別幹洗與否
記者了解到,在正規洗衣店內,店主都會事先告訴顧客哪些衣物能夠幹洗,或通過查看衣物上的洗滌標籤制定洗衣方法。
同時,通過以下兩種簡單可行的方法,顧客也能判斷衣物是否經過幹洗:
1.“衞生紙測試”:可事先拿一小片衞生紙塞進衣物的縫隙中,衣物從洗衣店拿回後,如果紙片變成了碎紙屑,則可斷定衣物肯定下過水。
2.可在衣兜裏放一根橡皮筋做試驗,衣物如經過幹洗,橡皮筋會失去彈性,甚至有可能斷掉,水洗則對橡皮筋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