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産業扶貧催綠幸福茶園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9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日報數字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25日清晨,三江侗族自治縣馬灣茶場霧氣繚繞,張司學一早就興衝衝來到自己的茶園,仔細查看茶芽的長勢。

  “估計再過三五天,就可以採摘了!”看著一片絨白的茶毫,他興奮地説,“只要春茶價格保持穩定,今年收成應該比去年好!”

  張司學原是三江八江鄉歸令村歸洞屯的村民。13年前,該縣實施産業扶貧,在古宜鎮光輝村創建馬灣茶場,投入國家扶貧資金398萬元,從附近村屯連片租下700畝坡地,異地安置一批來自同樂、八江、良口等鄉鎮高寒山區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農戶,共30家135人,張司學便是其中受益者之一。

  “現在跟過去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原來在高寒山區,張司學一家四口的口糧田不足一畝。養好一頭肥豬要出手,得找壯漢抬著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到公路邊。勞碌一年到頭,一家老小連肚子都填不飽。

  搬到馬灣茶場安家落戶後,張司學一家和其他異地扶貧搬遷戶一起住進了政府出資建好的木樓。茶葉是三江的支柱産業之一,縣裏動員他們30戶人家包地種茶,並免費培訓種植技術,還在茶場裏建起了一家茶葉加工廠。

  張司學和妻子包下了12畝茶園,每天起早摸黑,精心管護。縣農業局和扶貧辦多次派來技術人員,到茶園現場指點迷津。張司學逐漸掌握了科學種茶的門道,施用有機肥,剪枝深淺得當,疏密有致,病蟲少,産量高,一年可采收茶青4000多公斤,純收入在3萬元左右。他家裏添了彩電,大女兒在縣城試驗中學上初三,小兒子在三公里外的光輝小學讀書,一家日子過得舒坦。

  如今在馬灣茶場,680畝茶園滿目蒼翠。30家來自八方的搬遷戶相處和睦,安居樂業。村民們用上了自來水,水泥路通到家門前。茶場年産幹茶30噸左右,戶均收入達3.7萬元,人均收入8148元。

  異地搬遷安置,實施産業扶貧,不僅使馬灣茶場30戶茶農過上了舒心的日子,而且還帶動周邊鄉村種植茶葉5000多畝。該茶場通過自治區無公害茶葉産業認證,列為有機茶生産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帶領群眾致富。同時還作為全縣黨員大培訓、返鄉民工、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每年接待培訓參觀人數2000多人次,通過扶貧示範,促進了全縣茶葉産業的發展壯大。

  馬灣茶場距離程陽橋景區不過兩公里,離縣城也就半個小時車程。下一步,縣裏扶貧辦計劃將異地安置、産業扶貧和農業觀光有機結合,通過旅遊的輻射,給馬灣茶農帶來新的增收點。

  “到那時候,我們的日子就更好過啦!”張司學信心滿懷。

熱詞:

  • 茶園
  • 張司學
  • 茶場
  • 馬灣
  • 扶貧資金
  • 高寒山區
  • 種茶
  • 農戶
  • 茶農
  • 扶貧辦
  • 搜索更多茶園 張司學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