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于洪志:民族語言文字瀕危 推信息化有利留其原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8日 01: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5歲的全國人大代表于洪志今年提出的議案仍然與“民族語言文字”有關,他建議要長期支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

  這位西北民族大學中國民族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表示,隨著社會進程加快,口口相傳的有些民族語言逐漸丟失,“保留語言很難,但可對語言進行技術保留,把現在的語言用機器記錄下來。”她比喻道,如果早前有這項技術,我們甚至可以聽到唐宋時期的發聲語言。

  于洪志介紹,針對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的研究,要實現“機器翻譯、語言合成、語音識別”三大系統工程。她表示“這項工作的路還需很長。”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大約使用80余種語言和50余種文字。作為中文信息技術和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和産業起步也較早,但與漢語、漢字信息化相比,差距較大。

  于洪志引用一份官方調研報告説,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邊疆與內地之間,因語言文字而存在的數字鴻溝也越來越深,少數民族地區對民族語言文字軟體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于洪志代表感到憂慮的是,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迅猛的今天,短期的資金支持完全不能保證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和産業發展始終跟上時代的腳步,數年之內,就會因技術原因再次落伍。

  除了官方的重視和支持,于洪志還從市場角度進行了考慮。她説,受使用人口和使用範圍限制,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産品的銷量遠遠不能與漢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産品相比,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可圖,這嚴重影響了中國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發生産積極性。多年來,此類産品的開發多憑藉與相關個人、企業、研究機構的民族熱情和使命感,因而技術發展較慢,産品種類較少。

  于洪志代表指出,有一些海外企業利用其技術和資金優勢進入到業界,並試圖通過參與制定國際標準與中國爭奪技術和産業發展主導權。此外,更有一些組織將産品贈送給國內使用者,其中含有不良信息。

  于洪志代表還表示,根據語言使用狀況和以往的工作基礎,當前要特別重視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朝鮮、彝、傣等傳統通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規範化、信息化工作。

  為此,于洪志建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有關部委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涉及到文字信息處理的軟體項目將處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功能和有關標準作為立項和考核指標,這樣可促使少數民族文字信息處理技術與漢字信息處理同步發展,或建立扶助機制,針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包括軟、硬體開發和標準研製等),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記者 殷春永)

熱詞:

  • 于洪志
  • 文字信息處理
  • 少數民族語言
  • 原貌
  • 語言使用
  • 信息化建設
  • 語音識別
  • 機器翻譯
  • 硬體開發
  • 漢語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