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郭沫若故居:往事並不遙遠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8日 0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故居門口

  深深庭院,高大的銀杏樹,歲月滄桑。

  這個院落,曾是中醫世家樂氏達仁堂私宅的一部分。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先是蒙古駐華大使館館舍,後由宋慶齡居住。1963年,宋慶齡遷居後海北沿,在國務院事務管理局的安排下,郭沫若遷至此處。

  推開東向的大門,走過甬路,向北進垂花門,便踏入了坐北朝南的二進四合院。前院有正房五間,西為會客廳,東為辦公室、臥房,後院有十一間後罩房,其中包括夫人于立群的書房及臥室。

  佔地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80平方米,院子大、房間多、環境好,直到1978年6月病逝,郭沫若在長達15年的居住歲月裏,一直對如此“奢華”的居所深感不安。

  紀念館的客廳、臥室和“媽媽屋”,還保留著郭沫若在世時的模樣。

  客廳裏,沙發排列呈馬蹄形,西墻挂有巨幅山水畫,是傅抱石依郭沫若《遊九龍淵》詩歌而作,毛澤東手書的《西江月 井岡山》也赫然懸于墻上。

  辦公桌的臺曆停留在郭沫若去世的日期;窗臺上時鐘的指針,依然指向他去世的時刻;他常用的助聽器、茶杯,仍放在主人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

  臥室裏,窗下排列著書匣已經陳舊的《二十四史》,床邊擺放著郭沫若常穿的“內聯升”圓口布鞋。

  “媽媽屋”也保持著原樣。“媽媽屋”是孩子們對於立群寫字間的愛稱。左墻挂有于立群的小篆條屏,右墻是她題額的青銅器拓本。正上方懸挂著郭沫若的手記《咏武則天》。

  恍然間覺得,郭沫若一直還在居所內流連,從未走遠。

  漫步院內,高大的銀杏樹映入眼簾。其中甬路右側的銀杏相對瘦弱,曾得到郭沫若一家的細心呵護,被親昵地稱為“媽媽樹”。原來,1954年于立群生病時,郭沫若帶著孩子們從北京西山把銀杏樹苗移到了當時居住的院子裏,希望夫人能像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杏一樣,戰勝病魔,重新煥發生命的潤澤。舉家搬遷時,寓意美好的“媽媽樹”,也隨戶落在了此處,紮根之後,日益繁茂。

  草坪上,郭沫若的全身銅像巍然佇立。每逢郭沫若生日或祭日,鮮花和花籃,就會帶著哀思出現在像前。銅像,已經成為了人們緬懷郭沫若時表達情感的依託。

  【溫馨提示】

  地址: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

  時間: 9:00-16:30(週一閉館)

  票價:20元,學生及60歲以上老年人10元

  公交:乘111路、107路、118路、13路、701路、850路、810路至北海北門下

熱詞:

  • 郭沫若故居
  • 媽媽屋
  • 媽媽樹
  • 二十四史
  • 往事
  • 內聯升
  • 咏武則天
  • 西江月
  • 井岡山
  • 遊九龍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