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內地人赴港産子引熱議 “雙非”兒童受關注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2: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 莫非 廖宴思

  2012年,內地孕婦赴港産子引發廣泛關注,“雙非”讓陸港“口水戰”升級。穗港兩地合辦的“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中心”主任梁秋莎在廣州正在舉行的“廣州市‘三八’維權周”活動中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表示,其實“雙非”家庭比普通家庭遇到的困難多,“雙非”兒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受害者”。

  “雙非”兒童指在港出生、但父母均為內地人的兒童。近年來,有部分內地人通過“港澳自由行”赴港産子,導致香港出現醫護欠缺、費用提高等問題。

  據統計,2001年,全年的“雙非”嬰兒只有約600名;而到2011年,在香港出生的“雙非”嬰兒接近35000個,佔了香港整體出生嬰兒的40%左右。過去十年來,“雙非”嬰兒達到17萬。隨著“雙非”兒童的成長,他們的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問題逐漸凸顯。

  梁秋莎同時是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的社工,十多年來,她穿梭在穗港兩地,為穗港家庭處理感情問題和家庭問題。在她所處理的案例中,不少涉及“雙非”兒童,其中部分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健康問題。在她看來,“雙非”兒童的父母本意是為孩子好,但事與願違,實則讓孩子成了“受害者”。

  “雙非”兒童被貼上標簽,受到異樣眼光看待,這一點,已經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如今,不少“雙非”兒童已經到了讀書的年齡。留在廣州讀書還是到香港讀書,成了不少家庭的困擾。留在廣州讀書,需要支付高昂的擇校費;到港讀書就意味著孩子要離開父母,寄託在香港保良局等,成了“孤兒”。

  梁秋莎舉例,曾經有一位在廣州做生意的吳先生,生意紅火時,他的妻子到香港生了個孩子。但是金融危機爆發後,他的生意失敗,無力支付孩子高額的擇校費,只好把孩子送到香港讀書,住進香港兒童之家。離開父母后,孩子在融入香港社會過程中出現困難,導致心理和行為都出現異常,與其他孩子常打架,後來甚至對父母懷恨在心。

  她説:“父母的愛沒有東西能替代。為了不讓孩子成為‘孤兒’,有人繼續交擇校費,有人搬到深圳去住,讓孩子每天往返于深港之間,成為跨境學童。”

  跨境學童最早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至今在深圳,有逾萬個跨境學童。每天一大早,當其他孩子還在熟睡中時,這些孩子已經背著重重的書包,開始“雙城”走讀生活,奔波在路途上,少則一個小時,多則兩三個小時。路途中,小事故常發生,甚至險象環生,讓父母牽腸挂肚。

  據介紹,赴港産子的內地孕婦中,超過六成是生二胎,有的甚至是多胎。多個孩子都要照顧讀書和生活,很難兩全其美。需要區別對待時,容易讓兒童心理不平衡。此外,平時遇到的很多問題都容易讓兒童困惑不解。梁秋莎介紹,在一些普通家庭裏,孩子的教育和擇校費問題常成為不和諧的因素,甚至導致家庭破裂。

  為什麼那麼多孕婦不顧千辛萬苦和代價赴港生子?梁秋莎認為,其實源於一種誤解,認為香港社會、教育、福利等都比內地好。但她説,隨著內地的發展,特別是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飛速前進,香港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少。因此,在遇到種種困難後,有些“雙非”父母已經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完)

熱詞:

  • 雙非
  • 兒童心理
  • 熱議
  • 産子
  • 受害者
  • 擇校費
  • 孤兒
  • 嬰兒
  • 口水戰
  • 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