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60後沉重80後流行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10: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位70後作家曹寇、路內昨天下午在現代文學館攜新作《屋頂長的一棵樹》和《雲中人》舉行研討會,人民文學主編評論家李敬澤,作家徐星、阿乙、盛可以、蔣方舟、任曉雯出席,電影導演高群書也來到現場。研討會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一群年過30歲,寫作風格區別於文壇60後名作家與80後暢銷作家的文壇“中間代”要“發聲”了。

  上世紀80年代,曾有過這樣一個著名的比喻:“文學這駕馬車承載了太多的東西,現在應該把那些不屬於文學的東西從馬車上卸下來,‘重回文學本身’。”經歷了80年代的激情,90年代的迷失,老一代作家被浮躁、喧囂淹沒,新一代作家被市場誘惑,而此時,以馮唐、慕容雪村、路內、曹寇、苗煒、阿丁、阿乙等為代表的“中間代”作家突出重圍,展開中國純文學的全新面貌。

  他們是這樣的一代,活在60後的陰影中,又難以抗衡80後的市場影響力。他們被認為是沉寂的一代、空白的一代,他們也確實沉寂了很多年。但在他們普遍中年之後,終於發出了自己的聲音。這種聲音更靠近於文學本身,但同時也不排斥對市場的欲求,或許,他們將在未來十年成為中國文壇的主流和中堅力量。

  “中間代”作家一度是中國文壇中處境最為尷尬的一代,60後作家有資歷、有成就、有地位,80後作家有市場、有商業價值、有無人能及的“小清新”。而“中間代”作家被擠在夾縫中,在寫作風格上,他們更多關注自身,關注個體的成長、體驗、命運和個人情感的表述,這種過於自我的表達,似乎總是顯得有些孤傲和背離於時代。而相較于80後,“中間代”作家在世俗功利上似乎顯得胸無大志和笨拙木訥。

  馮唐的《萬物生長》、《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北京北京》組成了“萬物生長”三部曲,透過馮唐滿肚子的“壞水”來關注生命的生長,人類的成長。如他所説:“最重要的是讓你體會到生命感動,就像姑娘最重要的是讓你體會到愛情。”路內作品中的人物多半很灰色,卻不失生動和鮮活。通過幽默俏皮的語言和其特有的節奏將“70後”一代的成長、叛逆、躁動、不安,和對未來、對自由、對自我的“熱氣騰騰”的渴望表述得淋漓盡致。

  如今的“中間代”作家正越來越被文壇所認可,馮唐、路內、阿乙在“未來大家”top20中位列三席;阿丁被列入《人民文學》新銳十二家;曹寇被譽為最具才華和潛力的當代青年小説家、南京青年作家中的代表;李師江則是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最具潛力新人獎得主。受惠于寫作方式和輸出方式的國際化,他們正在被國外文化出版機構關注,部分作品的海外版權購買及文字翻譯也已提上了日程。很難説在“中間代”作家筆下,有沒有可能誕生偉大的長篇小説或者短篇名作?一切留待時間解答。本報記者金力維J187

熱詞:

  • 中間代
  • 80後
  • 萬物生長
  • 文壇
  • 人民文學
  • 北京北京
  • 阿丁
  • 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
  • 寫作風格
  • 雲中人
  • 搜索更多中間代 80後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