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東漢重鑄五銖錢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2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建武五銖 穿上星五銖 穿下星五銖

  鑒賞講堂之中國古貨幣14

  高崇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原院長、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考古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東周秦漢考古、楚文化、考古學禮制文化、古代喪葬制度、古代青銅器、古代貨幣等。

  王莽時期大鑄貨幣,破壞了西漢的五銖錢制度,造成國民經濟總崩潰。後又經歷了連年的農民起義戰爭,這樣東漢初期社會經濟秩序是比較混亂的。有十多年時間沒有鑄錢,主要用舊的王莽錢,又有西漢五銖,還有半兩錢,並且貨幣與布帛、金、粟雜用,又退回到物物交易的自然經濟狀態中去。

  至劉秀後期開始轉手經濟,建武十六年,當時的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的鑄造,當時的三公府,(太尉、司空、司徒)極力反對,提出了十三條反對意見,即書載的“十三難”,馬援一一反駁了這十三難,於是在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開始鑄五銖錢,史稱“天下賴其便”。

  到桓、靈時期,內戚、宦官亂爭,造成了政治經濟的大混亂,史稱“主荒政謬”。桓帝時,有人上書言:“人以貨輕錢薄,故致貧困,宜改鑄大錢。”桓帝便讓群臣商議這件事怎麼辦。當時的劉陶對桓帝講:當時的問題“不在於貨而在乎民饑”,即使“沙礫化為黃金,瓦石變為和玉,也使百姓渴無所飲,饑無所食”,所以“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饑”。並最尖銳地指出,假如老百姓因饑餓而紛紛起來反抗,“雖方尺之錢,何能有救其危。”劉陶的這番議論,在古代貨幣史上,佔有一定地位,提出了一項根本性的理論,在他看來,一是增加貨幣的數量,並不增加人民的真實財富,既不能止渴,也不能充饑,二是,當時百姓窮困饑餓的根源在於農業生産未得到充分發展,而且剝削過重,農民被掠奪殆盡,只有發展農業生産,輕徭薄賦,減少人民負擔,才能保證人民的最低需要,這些都不是靠鑄錢才能解決的。

  劉陶生活在黃巾大起義前夕,他也覺察到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所以提醒以桓帝為首的統治者,假如有人振臂高呼,爆發農民起義,就是鑄方尺之錢,也無濟於事了。桓帝聽了劉陶的這話,沒有鑄大錢。

  但由於東漢後期整個經濟的衰落,貨幣不能穩定,出現了剪輪錢和延環錢,既一個五銖鑿成兩個用,靈帝中平三年(187年)為了禁止這種剪輪錢和延環錢,鑄了“四齣五銖”,但也不能制止貨幣的紊亂局面。

  到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把洛陽、長安的銅人、鐘鼎、

  飛廉、銅馬等一類銅鑄物件,一律毀掉用以鑄錢,結果又進一步促使了東漢貨幣經濟的崩潰,貨賤物貴,谷石數萬,貨幣幾乎不行,又出現了以物易物的現象,使商品貨幣關係又降落到了最低點。(待續)

熱詞:

  • 五銖錢
  • 西漢五銖
  • 荒政
  • 東漢後期
  • 古代貨幣
  • 王莽
  • 農業生産
  • 馬援
  • 靈帝
  • 喪葬制度
  • 搜索更多五銖錢 西漢五銖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