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名家看兩會文化學者馮其庸——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5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日的北京,飄著小雨。記者來到京東通州芳草園小區著名學者馮其庸的家。這是一棟二層小樓,馮先生稱之為“瓜飯樓”。穿過假山異石、梅枝纏繞的前院,在滿是書畫、線裝書的客廳裏,見到88歲高齡的馮先生。馮先生容光煥發、精神矍鑠,史料故事信手拈來、往事經歷記憶清晰。一席談話,記者感受到他深厚學識帶來的人格魅力與文化感染力。

  記者:今年兩會上,“文化”一定是重要議題。您對當今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什麼建議?

  馮其庸:國家現在高度重視文化,是非常好的決策。儘管過去我們在文化上有過損失,但過去的不能再挽回,現在要好好保護和發揚我們的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借兩會召開的時機,我有個建議,希望大學文科設置繁體字課程,讓文科學生都能識讀、運用繁體字。

  記者:學習繁體字與文化發展有什麼關係?

  馮其庸:我國五千年文化歷史沒有斷,就是靠文字記載的。從甲骨文鐘鼎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隸書楷書,是一脈相承的。雖然漢字現在簡化了,但是古籍都是用繁體字記載的,如果不認識繁體字,我們的文化傳統、歷史傳統、思想傳統就會斷檔。現在不僅台灣、香港地區,有的國家如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都讀繁體字,難道將來我們的歷史文化要讓他們來研究嗎?文字都不認識,傳承就無從談起。現在認識繁體字的人太少,要慢慢擴大陣容,應該出臺政策,擴大繁體字的認識面、使用面。

  記者:現在不是有專家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嗎?

  馮其庸:中國的文化歷史傳統要有一代代的繼承人,如果只由少數幾個專家來研究,這就很可怕。我知道現在很多學校恢復了書法課,像書法、繁體字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東西,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字要寫好,繁體字要認識。古代的思想文化、科技成就,都要從古籍中學習,沒有了繁體字,愛國主義就沒有了源頭。

  記者:文化傳統與愛國主義有什麼關係呢?

  馮其庸:有啊,愛國主義都在文化裏。抗日戰爭的第一年,我讀小學五年級,當時家鄉流傳著一個民謠,“甲申乙酉定干戈”。我不懂什麼意思,前輩告訴我,就是説到甲申年、乙酉年,勝負定會見分曉。果然,抗戰勝利的1945年就是甲申年。這不是迷信,而是反映一種民心。這種民間的必勝的信念是由長久的文化積澱而來的,這就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愛國精神實際上就是從古人的詩文中傳承下來的。文天祥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為國家為民族獻身的精神都凝聚在典籍中。一個沒有歷史的民族,能有多少力量?

  記者:發展文化,還有什麼迫切的事情需要去做?

  馮其庸:是培養人才。每個時代都有人才,就要看你如何去培養。我小時候在農村放牛放羊,就是喜歡讀書而已,哪會想到自己還是個人才?只要去培養,就會有人才。一方面,我們要創造人才發展的環境,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給青年以信心,要讓他們知道,成不成才靠個人努力。

  記者:現在國家對文化投入很大,文化的地位空前提高,您覺得發展文化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馮其庸:最重要的,還是要扎紮實實做文化,千萬不要表面熱鬧,做給人看的場面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少。文化政策要從長遠考慮,要有利於樹立文化自信心。

  (本報記者單三婭方莉攝影:本報記者方莉)

熱詞:

  • 馮其庸
  • 乙酉年
  • 文化政策
  • 文化學者
  • 文化的傳承
  • 繁體字
  • 文化歷史
  • 文化積澱
  • 兩會
  • 名家
  • 搜索更多馮其庸 乙酉年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