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日媒:為何中美衝突是命中註定的?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17: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月28日文章,原題:為何美中衝突是註定的?

  40年前尼克松的歷史性訪華是20世紀少有的地緣政治大事。那次訪問結束了中國的自我孤立,併為其大國復興開闢了道路。在過去40年裏,中國從中美戰略和解中獲得的利益要遠遠大於美國。

  從安全方面講,尼克松訪華後確立的美中準同盟關係,大大增加了中國抵禦蘇聯的實力。當然,拉中國抗衡蘇聯,也有助於美國的冷戰。但即便沒有中國的貢獻,美國最終仍會在這場爭奪中打敗蘇聯。

  鋻於文革時的政治動蕩,美中和解帶來的經濟紅利要到多年後才顯現。直到鄧小平重新掌權併發動經濟改革,中國才開始認識到對美關係在經濟上的重要性。鄧知道,若無來自美國的投資和技術,中國的經濟改革和開放不會成功。

  所以,中國顯然是贏家。幸運的是,美國也並非輸家。這是地緣政治中少見的雙贏。儘管如此,中國所獲無疑遠遠多於美國。但令人奇怪的是,今天許多中國精英強烈反美。

  美中互利關係的根本原因非常清楚。兩國擁有共同利益:冷戰時期是在安全領域應對蘇聯威脅,冷戰後是經貿投資帶來的不斷增長的經濟利益。但是,持久的戰略信任是建立在共同價值觀和相似的政治制度之上的,這是決定大國關係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會有例外,比如尼克松訪華,當時中美都面對蘇聯這個安全威脅。這也是為什麼當時尼克松和基辛格不在乎中國政體的原因,兩人都是務實派。生存本能而非持久的戰略信任迫使美中走到一起。

  時至今日,美中關係的架構已大變樣。在安全領域,準盟友關係已成為過去,變成了準競爭對手,彼此視對方為潛在威脅,且採取相應的戰略防備。兩國在經貿領域的互相依賴加深,形成繼續合作的牢固基礎。但即便在這方面,緊張態勢也開始呈現。近年來,美中意識形態衝突有增無減。主張對華接觸的人士當初給出的理由是:經濟現代化及與西方的交往,將推動中國政治變化和民主化。但這種“自由演變”構想沒有變成現實。

  因此,美中關係的三大支柱──安全、經貿和意識形態,如今僅剩下共同經貿利益這一點支撐。在安全和意識形態領域,美中競爭和敵對愈演愈烈。在可預見的未來,戰略競爭甚至大有可能成為雙邊關係的主線。

  此外,自由民主國家和威權政體在政經領域存在根本性矛盾。這種制度差異下的經濟政策註定會帶來矛盾,最終可能侵蝕兩國共同的經貿利益。(作者裴敏欣,喬恒譯)

  (來源:國際在線)

熱詞:

  • 大國復興
  • 日媒
  • 中美衝突
  • 蘇聯
  • 尼克松訪華
  • 美中關係
  • 外交學者
  • 雙邊關係
  • 政體
  • 地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