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馬友友:不停探索才能越來越自信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4日 0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馬友友希望表示以音樂詮釋更廣闊的“家”的概念。

  攜“絲綢之路合奏團”週日到廣州

  信息時報訊 (記者 丁慧峰) “絲綢之路合奏團與馬友友”音樂會將於3月4日登陸廣州大劇院。昨日,身為音樂總監的馬友友攜絲綢之路合奏團部分成員現身香港文化中心,他闡釋此次亞洲巡演的主題就是“家”,將用跨文化的音樂合奏與觀眾分享超時空的默契,詮釋更廣闊的“家”的概念。而説到“絲路計劃”12年來的變化,他意味深長地説只有不停探索,才會越來越自信,他還透露自己正在學習演奏馬頭琴。

  詮釋更廣闊的“家”的概念

  絲綢之路合奏團為馬友友創立的“絲路計劃”的一部分,這個多元化的活動包括合奏團的演出、文化交流,宗旨是借著藝術將不同地域的藝人及觀眾連結在一起,通過跨文化的合作,超越生理的家園,詮釋更廣闊的“家”的概念。“絲路計劃”合奏團成立12年,由來自多達20個國家的音樂人、作曲家及演出藝人所組成,馬友友坦言樂團的成長是通過每一次演出的累積,而這些都得益於不停地探索:“不安和恐懼的情緒只會讓人變得渺小,只有不停地探索,才能越來越自信。”

  為了“絲路計劃”,馬友友近年到處發掘各國各民族優秀的音樂家,大膽地用自己的大提琴與中國的琵琶和笙、日本的尺八、印度的鼓,東西方各種樂器同場演奏,增進文化的融合和人類的相互理解。“當陌生人相遇,大多數都是先産生幾秒鐘的遲疑是否該相信對方,我們都知道相互猜忌的破壞力,如果彼此間多點信任,破壞將轉為交流。當信任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彼此的交流將會帶領我們的創意與學習達到所有完美的可能性。”馬友友認為,是音樂可以把不同的人聯絡在一起:“音樂是人性的表現,如果你在我的音樂中聽見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對這個世界的貢獻。”

  馬頭琴和大提琴像兄弟

  除了演奏大提琴之外,馬友友本人還在學習演奏馬頭琴,他就笑説是自己在旅行的過程中,發現大提琴和二胡以及馬頭琴是“兄弟關係”,就像是人與人初次見面時的心有靈犀。再被問“絲路計劃”12年來的變化,馬友友就説就像每一次演奏,天氣不同、場景不同,團員也會有變化,但更多的還是通過各種不同的音樂的視角,去找到大家所認為的音樂的真相。而説起在音樂之外的變化,馬友友就幽默地説:“很明顯是肚子越來越大了。”

  據介紹,此次“絲綢之路合奏團與馬友友”曲目豐富,除了《絲路組曲》外,楊諾夫 楊諾夫斯基的《波斯詩歌》更是世界首演,由馬友友和卡滿扎演奏家賈賀爾合奏,其他曲目包含了當今最享譽的作曲家的作品,這些作曲家包括來自意大利的索利馬、來自印度的達斯等。

熱詞:

  • 馬友友
  • 合奏
  • 尺八
  • 馬頭琴
  • 絲綢之路
  • 大提琴
  • 作曲家
  • 演出
  • 絲路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