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沒有一個生命被毀滅是“活該”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2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男人把自己所愛的女人給滅了毀了,其中必有原因,而且原因很可能是“女方也有問題”。這是不少國人的慣性思維。

  現成的例子,是女演員白靜28日晨被丈夫周成海殺死,然後周成海因“萬念俱灰”而自殺。人們理所當然地要問:為什麼要這樣?據爆料者稱,周成海身家十幾億元,花很多錢捧白靜,但白對周並不好,企圖逼周離婚,還想分得大筆財産。如此描述下,一個現代潘金蓮已躍然網上,我的兩位女同事仿佛恍然大悟,甚至認為女方“活該”。

  無獨有偶,安徽17歲少女周岩被追求者陶汝坤縱火毀容,日前陶父指兩人屬於“早戀”,28日網上又流出一組周岩與數名男生合影的照片,暗示周岩在兩性關繫上很隨便。

  男人要毀掉自己所愛的女人,原因肯定是有的,外人猜測和媒體探究都合情合理。但所謂行兇者行兇的“原因”,其實只是行兇的動機,根本不成其為毀滅他人的理由,更談不上正當理由。可惜經常有人混淆動機與理由之間的界限,一旦了解行兇者的動機,便感到結果合情合理,一方面理解了行兇者的兇行,另一方面覺得被害人“死得其所”。

  但是,且不去深究具體男女之間有著怎樣的感情糾葛,就算是有人“用情不專”,這也顯然不是他們被毀滅的理由。人類社會的確存在“因愛生恨”、情殺現象,但存在未必合理。1837年普希金與“第三者”丹特士決鬥身亡,而今天在歐洲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決鬥者了。因情毀滅自己已為不智,毀滅別人更是一種“侵權”行為。

  在我們的傳統社會心理中,一個“不貞”的女人如果招致殺身之禍,那是她“自作孽”,這在近幾年被反復炒作的“潘金蓮戲”裏得到了活靈活現的體現。不同版本的《水滸》都把“武松殺嫂”作為全劇一個高潮,這裡固然有市場炒作的因素,但殺死姦夫淫婦符合大眾對正義的期待,這很重要。潘金蓮勾搭姦夫,害死丈夫,她應當被殺死,這是“人民群眾的樸素感情”。同理,如果周岩和白靜被證明有背叛行為,行兇者的暴行似乎就有了某種合理性,她們倒楣就“被理解”了。

  白靜被周成海殺死了,同學“不敢相信”,業內覺得“惋惜”,爆料人感慨“白靜夫婦積怨太深”,他們都不是首先譴責行兇者的暴行。當然周成海自殺了,他也值得同情,但我們且不説周成海自殺是否明智,即使他自己“萬念俱灰”,也無權毀滅別人。對赤裸裸的暴力保持沉默,事實上已構成對暴力的縱容,本質上是對暴力的某種道義支持。

  納博科夫的小説《洛麗塔》講了一個因愛生恨的故事,先是人到中年的亨伯特愛上了幼女洛麗塔,再後來洛麗塔“另覓新歡”,於是亨伯特想辦法殺死情敵。愛不是暴力的通行證,“因愛生恨”無非是一種病態。

  中國社會正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所謂“現代”,本質就是理性與法治。在理性社會,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權利,永遠是第一位的原則。感情世界需要激情,前提卻是理性的,一個有激情的人可以因為理性而活得更灑脫。如果真愛無望,我們就應當尊重別人的選擇。當然,行兇者未必就是從來沒有理性,可能只是“一時情緒失控”。但如果有後悔藥,那也是行兇者來吃的,社會必須理性一以貫之。

  換句話説,我們要毫不猶豫地否定暴力,不給暴力尋找任何藉口。“因愛生恨”不是毀滅別人的理由,不要試圖給人貼潘金蓮的標簽。

熱詞:

  • 活該
  • 行兇
  • 原因
  • 洛麗塔
  • 白靜
  • 因愛生恨
  • 現代
  • 用情不專
  • 早戀
  • 被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