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武隆:6萬農戶率先實現萬元增收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1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龍網訊(記者 羅成友 實習生 楊蕾歆)2011年,武隆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188元,增長了25.8%,增幅居全市第一。全縣有6萬農戶率先實現了萬元增收目標。

  “農民增收速度這樣快,源於我們在萬元增收工程中,運用了創新理念,那就是農業産業化,産業非農化。”武隆縣委書記劉興宇説。

  農業産業化——

  破解農産品銷售難題

  海拔700多米的武隆縣土坎鎮關灘村桐壩村民組,有114戶村民,在萬元增收工程中,這個組裏的大多數村民,靠加工苕粉實現了增收萬元的目標。

  近日,村民吳懷坤把記者領進他家灶屋參觀。他75歲的父親坐在柴火灶前燒火,70歲的母親站在灶前,雙手熟練地提著一個長方形木盒,在一口大鐵鍋裏來回搖晃著燙紅苕粉條。

  “你別看我父母親年齡大,靠這手藝,每天至少賺兩三百塊錢。”吳懷坤説,靠加工紅苕粉條,僅3個月,他家就賺了2萬多塊錢。

  在桐壩村民組,大多數留守在家的老農,都在搞紅苕粉條加工,年純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多的達五六萬。

  “其實,粉條加工只是紅苕産業鏈條中的一環。”土坎鎮負責人介紹,山裏盛産紅苕,在萬元增收工程中,鎮裏利用這個優勢,用産業化的方式,讓山裏人實現增收。

  鎮裏先建立起收購和銷售網絡,然後把粉條加工的技術傳授給村民,讓村民把紅苕先加工成粉,再加工成粉條。由銷售環節的人員到村民家中收購,然後銷售到重慶主城等地。

  “這種農業産業化的方式,在全縣形成了不少産業鏈。”武隆縣萬元增收辦負責人説,雖然這些産業鏈的規模不大,但卻讓農民通過加工農産品,找到了銷路,實現了增值,有效地促進了增收。

  産業非農化——

  利用農業資源做大旅遊産業

  “利用獨特的農業資源,做出非農化的旅遊産業,這是武隆在萬元增收工程中的一種理念創新。”劉興宇介紹,武隆在旅遊産業的延伸中,形成了仙女山環線、芙蓉洞到縣城沿線、峽門口—羊角—趙家鄉線、火爐鎮—後坪線。在萬元增收工程中,縣裏利用這幾條線的農業資源,引導農民發展為旅遊配套服務的農家樂、林家樂等非農産業,迅速實現了增收。

  在實施萬元增收工程前,武隆為旅遊配套服務的農家樂只有130多戶。在産業非農化的理念指導下,近兩年發展起農家樂近千家。在雙河、趙家、石橋、後坪、仙女山幾個鄉鎮中,新發展起來的500余旅遊接待戶,帶動2400余戶農民,通過旅遊服務業增加收入1.6億多元。

  非農旅遊服務業還帶動了農民利用農産品加工生産旅遊産品,形成了生産、加工、銷售旅遊産品的産業鏈。

  在武隆境內,目前有數十家商店專門銷售利用武隆的特色農産品生産的旅遊産品,如芙蓉江野魚、鴨江老鹹菜、羊角豆干、土坎苕粉等。僅從事旅遊産品銷售的就有1500多人。

  據武隆縣萬元增收辦負責人介紹,目前,武隆縣已有4.1萬餘人從事旅遊及相關産業,涉及旅遊産業、並通過這一産業實現了萬元增收目標的農戶,已有1.2萬餘戶。

  不僅如此,仙女山鎮通過打造最美鄉鎮,不僅吸納了當地萬餘農民通過就地務工,實現了萬元增收的目標,還帶動了1500多農戶,依靠出租門面和房屋,每戶年均收入在5萬元以上。

熱詞:

  • 增收工程
  • 農戶
  • 羊角豆干
  • 林家樂
  • 粉條
  • 紅苕
  • 非農化
  • 旅遊産品
  • 旅遊産業
  • 農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