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民兄弟的貼心人──記江西省首批雷鋒哥(姐)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3日 0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江網-江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老汪,我家黃瓜施肥碰到點問題,請你幫我看看。”2月28日上午,貴溪市雷溪鄉農技員汪田有的手機響了,是蔬菜專業戶楊祖兵,老汪立即騎上摩托車趕到現場,指導他科學用肥。

  在雷溪鄉,種植戶遇到難題,只要一個電話,老汪都會給大家解決。病蟲害高發期,他的手機就成了熱線,有時一天要接50多個電話。若是疑難問題,他便熱心地上門服務。6年來,他已經騎壞了兩輛摩托車。

  全國農村優秀人才獎、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農技推廣獎、農業部科技減災促春耕活動先進個人……一連串的榮譽,是汪田有辛勤付出的最好例證。

  “只有自己動手做出成果,才能讓農民接受新技術”

  1996年,汪田有從樟樹農校畢業,來到雷溪鄉農綜站從事農技推廣工作,成了一名農技員。農技員一年四季都與農民和土地打交道,日曬雨淋,待遇卻較低,但因汪田有一幹就是15年,成為農民兄弟的貼心人。

  雷溪鄉良田成片,土地肥沃,距離貴溪城區僅10分鐘車程,十分適合發展蔬菜、瓜果種植。但因擔心風險,農民們不太容易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當地蔬菜、瓜果種植也長期停留在“靠天吃飯”的層面。通過幾年實踐,汪田有認為,必須自己動手做出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才能更好地讓農民接受新技術,打開農技推廣的新局面。

  1998年,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汪田有帶領幾名幹部創辦了雷溪鄉商品蔬菜示範服務基地。他們通過大量的試驗,摸索出了蔬菜地膜覆蓋高效豐産栽培、蔬菜病蟲無公害防治等行之有效的栽培技術,並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廣大農戶,帶動了周邊農戶發展蔬菜生産。2002年,為推廣西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汪田有又以現金入股的形式與專業戶合作建設試驗田,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貴溪市氣候特點的大棚西瓜種植技術,增産增收明顯。通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雷溪鄉連片的大棚蔬菜、西瓜面積已達4000多畝,成為貴溪市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

  “老汪種什麼,我們就跟著種什麼!”當地農民對汪田有特別信服。在他的帶動和幫助下,不少農民都成為貴溪市有名的種植大戶。

  “我就是喜歡和農民兄弟打交道”

  2008年,一場百年難遇的冰凍災害襲擊了貴溪市,4300多個蔬菜大棚損毀,汪田有心急如焚。天氣剛轉好,他就和鄉、村幹部一道,指導農民加固大棚、清掃積雪。為降低雪災帶來的損失,汪田有連續7天吃住在蔬菜基地裏,累了就坐在田埂上小歇一會兒,渴了就抓起一把雪往嘴裏塞,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災後,市場上西瓜種子價格直線飆升,汪田有把自己之前訂購的50多公斤西瓜種子全部按原價賣給了受災農戶,解了農民兄弟的燃眉之急。瓜農黃棟全感慨地説:“要不是汪技術員及時伸出援手,我的損失可就大了!”

  15年來,汪田有幫助、指導過的種植戶成百上千,很多人都靠種植發家致富,蓋起了新房,開上了小車,而他自己仍然只是一名普通農技員,拿著2000余元的工資。前幾年,聽説汪田有技術好,附近一些農業企業高薪聘請他任職,他卻毫不猶豫地謝絕了。

  談到這些年來自己的堅守,汪田有憨厚地説:“我就是喜歡和農民兄弟打交道。看著鄉親們富裕起來,我特別高興,特別有成就感。”

  汪田有 本報記者朱華

熱詞:

  • 汪田
  • 農民兄弟
  • 貼心人
  • 地膜覆蓋
  • 貴溪市
  • 農技員
  • 大棚西瓜
  • 農戶
  • 瓜果
  • 栽培技術
  • 搜索更多汪田 農民兄弟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