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林改讓羅圈村人均收入過萬元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2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綠色時報2月29日報道(楊玉柱 洪濤 記者 徐迪)初春的傍晚,群山環抱中的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榆樹鄉羅圈村文化廣場上人潮涌動,熱鬧非凡,農民的笑聲和歌聲伴響夜空。

  談到眼前的幸福生活,羅圈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于振全説,這得益於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2011年,羅圈村人均收入達到10060元,比林改前增加了3倍,比全縣平均水平高出30%。

  ■編制經營方案 全體村民説了算

  羅圈村有人口621人。此次林改,人均分得山林60余畝。産權明晰到戶後,如何科學經營林地、促進資源增長和農民增收,成為擺在村集體和村民面前的首要難題。

  2007年,羅圈村聘請專家,編制了《森林經營方案》和《林地經濟發展規劃》。在編制《方案》和《規劃》時,羅圈村堅持編制人員未到小班現地調查不編制,營林作業、産業項目小班落實情況未公示不編制,村民不同意小班落實情況不編制,他們從每戶林相狀況、林分質量和立地條件出發,科學安排經營措施和産業項目,將今後5年的林木採伐限額一次性落實到人頭和地塊。

  截至2011年,羅圈村共安排林木採伐限額8460立方米,涉及農戶138戶。

  ■植樹造林綠化 家家戶戶比著幹

  林改激發了村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5年來,全村累計造林3800畝,村屯綠化植樹1.5萬株,是林改前5年造林面積的8.5倍。

  羅圈村把植樹造林的重點放在了低産林補植補造、小塊地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上。村裏制定了激勵政策,對村屯附近可視範圍內的小塊地還林營造落葉松的,無償提供苗木;營造樟子松、雲杉等常綠樹種的,無償提供造林苗木,並給予每畝50元補助;對低質低産的林分進行補植常綠樹種的,苗木費和人工費全部由村裏支付。

  5年來,羅圈村累計為農戶墊付購苗資金50多萬元,無償提供苗木110萬株。

  ■林地經濟開發 農民組團謀發展

  過去,林農在森林藥材和森林食品生産、銷售中,往往是單打獨鬥,使得産業規模小、銷售價格低、産品缺少競爭力。

  為改變這一狀況,羅圈村成立了林業産業協會和山野菜專業合作社,將村民組織起來,向市場要效益。

  2008年10月,民峰山野菜專業合作社將羅圈村大葉芹、刺龍牙、刺五加等山野菜註冊成“羅山春”商標。隨著“羅山春”系列山野菜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村民們不再為産品賣不出去而發愁。

  與此同時,合作社和村委會聯合招商引資,推行“公司+科技+農戶+基地+市場”模式,吸引食品加工企業落戶羅圈村,先後興建“遼沈一號”標準日光溫室大棚45座,形成一定規模的反季節山野菜種植基地,延長了羅圈村山野菜銷售時限。

  ■森林文化建設 公益事業優先上

  逐漸富裕起來的羅圈村,沒有停留在滿足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上,而是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提高全村生活品質和豐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公益事業上。

  近年來,村裏先後投資70萬元,新建了村自來水供、排水設施;投資80萬元,新建了村秸稈氣化設施;投資24.5萬元,為70戶村民配發太陽能熱水器;投資10萬元,新建了一處村級合作醫療室;投資45萬元,新建了面積1800平方米的村文化健身廣場,既豐富了村民的健身休閒娛樂活動,又提高了全村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來源:國家林業局)

熱詞:

  • 羅圈村
  • 人均收入
  • 山野菜
  • 規劃
  • 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
  • 專業合作社
  • 森林經營方案
  • 方案
  • 苗木
  • 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