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成品油調價週期迎新模式 有望今年縮短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1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網汽車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國家發改委對調價週期調整的明確表態,“22+4%”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或將迎來新模式。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昨日在被問及“今年我國將開展哪些資源能源産品價格改革”時表示,成品油將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縮短調價週期,改進調價操作方式,提高機制運行透明度。

  我國現行的成品油調價機制主要為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有關部門即可相應調整成品油價格。由於具體參數及計算公式始終沒有對外公佈,油價何時調、調多少總是撲朔迷離,且調整方式並未與國際油價實時接軌也飽受詬病,此前關於定價機制改革的傳言一直未斷,其中調價週期從“22天”縮短至“10天”或“14天”均曾成為猜測的方案之一。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縮短週期並不等同於降低油價,只有在國際原油價格走低時,縮短現行的22天週期才能見效。“在油價上漲時縮短週期,國內成品油與世界市場共榮共損,價格也將上揚。往下走的時候才能讓國內消費者受益。”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也認為,相比于22天的週期而言,4%的調價標準由於幅度過大,需要累積時間更久,在改革方面更顯急迫。在他看來,可以在國際油價浮動2-3美元時進行調整,而不是進行加權計算。韓曉平同時認為,此前通脹時,輿論對於油價的關注度會大幅增加,但這個時候國際形勢是安全的。一旦國際局勢發生惡化,成品油能否充足供應比油價更值得關注,供應問題不是縮短週期就可以解決的。“我國成品油市場可以一定程度上開放市場,放開價格管制。但不能完全放開市場,如果民營油廠遇到困難停止經營,供應還需要靠國企。”

  而談及定價機制調整對於CPI的影響,林伯強認為,即使成功縮短“22個工作日”,油價對於CPI的影響也不能在短期內顯現,對於成品油消費終端,即消費者,在一時片刻內是無法體會到價格切實的漲與落。但長期CPI會發生變化,例如蔬菜運輸成本、日用品生産成本的增減。

  除了定價機制外,“油價與國際接軌,但收入卻不接軌”也是屢屢被詬病,對此周望軍昨日也給出了回應,“價格改革的目標不能簡單地概括為‘與國際接軌’,”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産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與國際接軌”,為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的客觀需要,接軌成為迫不得已的選擇。在周望軍看來,相對來説,對於國內自給率較高的能源産品,如煤炭,價格改革將更多地要考慮國內的承受能力和與相關替代産品的比價關係。

熱詞:

  • 調價
  • 成品油定價
  • 與國際接軌
  • 週期調整
  • 成品油價格
  • 22天
  • 定價機制
  • 14天
  • 10天
  • 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