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港區人大代表黃玉山談教育:建大樓容易建學風難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2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2月28日電“中國高等教育的投入和産出是否相匹配?科研經費怎樣用到點子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準備把這些問題和他基於香港經驗的建議帶到北京、帶到“兩會”上。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黃玉山在教育界工作30餘年,談及內地高等教育的硬體建設,他以“嘆為觀止”四字形容概括。但針對教授“跑經費”等現象,他亦表達憂思,指一些高校“精力都放在蓋大樓了,學術風氣欠佳”。

  香港不用“跑經費”

  “(有些教授)互相攀比的不是學術成就而是項目經費多少。”黃玉山説,這在香港絕少發生,“不需要跑關係,評委你都不認識,做工作也沒用。”他指,港校老師申請基金項目,只需提交課題計劃書,然後由本地、外國同行組成的國際小組評審。有關過程或可供內地借鑒。

  而項目審批的客觀性、透明度提高,對年輕、單打獨鬥的科研人員有好處。黃玉山指,現在申請經費多以研究團隊為單位,但個人課題不代表不能有創建和突破性發現,在體制上應為新人冒出提供條件和土壤。

  “兩會”提案成功落實

  黃玉山的教育提案常從內地與香港取長補短、資源優化整合的視角著眼。他于2008年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次年上“兩會”即提出有關內地和香港共同培養博士後的建議方案。“對於研究者來説,必須經過博士後的培訓才能有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往內地不少博士去歐美做博士後,其實香港的實驗室已達到世界水平。”

  這一構思現落實為“香江學者計劃”。黃玉山介紹道,首批50名內地博士與50位香港老師在去年成功配對,今年起展開為期兩年的研究,期間內地和港方分別提供每人每年15萬元人民幣和15萬港元的資助經費。

  兩地科研合作前景樂觀

  言及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黃玉山有諸多心得。因香港科大與珠三角地區攜手,形成集技術轉讓、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發于一體的格局。黃玉山説,科大在深圳先後建起兩幢産學研大樓,位於南沙的研究院也將於今年落成啟用。

  “香港的強項是大學國際化、科研力量強,不足是工業基礎薄弱;而珠三角缺乏高端人才,産業升級轉型的決心和力度很大。”

  雖然過程中也遭遇過障礙。黃玉山舉例説,將儀器設備由香港運至南沙研究院,按內地政策要繳稅,但對企業和大學收稅不同。最終“特事特辦”,研究院定義為“民辦非盈利單位”,只需納較低稅額。“因為目標一致、推動積極,香港兩地科研合作前景樂觀。”他説。(記者王玉)

熱詞:

  • 黃玉山
  • 兩會
  • 學風
  • 港區
  • 跑經費
  • 科研合作
  • 中國高等教育
  • 老師
  • 資助經費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