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工影響天氣專家:雲南乾旱和人工防雹無關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2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雲南乾旱和人工防雹一點關係都沒有。人工防雹使用的催化劑起作用的時間只有3-4個小時,超過這個時間就不會起作用了。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使用的催化劑都是碘化銀,只是使用的量不同,人工防雹不僅能夠減少冰雹,在有些時候還能促進雨滴的形成,增加降水。”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王廣河説。

  冰雹生成需要雲中有很強的上升氣流運動,並且蘊涵大量水分。雲中小的冰雹胚胎在有足夠水分供應下,才能夠不斷增大並形成冰雹。人工防雹(或消雹)的原理,就是人為對一個地區上空可能産生冰雹的雲層施加影響,使雲中的冰雹胚胎不能發展成冰雹,或者使小冰粒在變成大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所使用的辦法是通過播撒催化劑(一般為人工增雨使用催化劑量的三倍以上),大量增加雲中人工冰雹胚胎,爭食水分,從而改變雲和降水及冰雹的微物理結構,降低成雹條件,抑制冰雹的增長或使冰雹在降落前融化為雨滴。

  人工防雹通常是用高炮或火箭將裝有碘化銀的彈頭髮射到冰雹雲的適當部位,以噴焰或爆炸的方式播撒碘化銀,或用飛機在雲層下部播撒碘化銀焰劑。

  王廣河表示,大氣中的水循環平均週期約為8天,即一年可更新45次,為可直接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總量的3.8倍。

  王廣河説,我國氣候因素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特別是糧食主産區的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産的影響極大。各地應結合地方需求和農業生産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開展增雨(雪)、防雹、消霧、消雲等人影作業,最大限度地減輕乾旱、冰雹對糧食生産的影響,確保糧食農業生産的良好勢頭。

  王廣河介紹,通過近年來的科學研究,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依託氣象常規觀測和雲物理特種觀測及雲數值模式等為手段的作業條件監測和預報方法;形成了以碘化銀、液氮和乾冰作為催化劑,以飛機、高炮和火箭等作為運載工具的作業催化方法;基本形成了以物理檢驗和非隨機統計檢驗評估作業效果的技術方法;研製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碘化銀複合焰劑和吸濕性焰劑;發展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維雲數值模式,並投入了準業務應用;提出了不同雲條件下催化技術指標。

  我國從1958年就開始進行人工增雨(雪)作業,在技術上積累了一定經驗,通過人工增雨(雪)手段有效緩解了當地的旱情和水資源短缺問題。

熱詞:

  • 人工防雹
  • 人工影響天氣
  • 人影作業
  • 催化劑量
  • 碘化銀
  • 人工增雨
  • 胚胎
  • 農業生産
  • 高炮
  • 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