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聽聽當年藏家談如今藏市 保持一個平常心最重要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2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孔曉冰本身也是一位收藏家,多年來致力於藝術品的收藏,他見證了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巨大變遷。在內地完全沒有藝術市場的上世紀80年代,幾百元收來的內地藝術家作品,在香港博雅畫廊可以以四五千元的價格賣出,而在內地經濟提速之後,藝術市場也以井噴的速度發展起來。

  1992年深圳博物館首次舉辦名家字畫精品拍賣會,這也是中國內地最早的藝術品拍賣會。孔曉冰也是這場拍賣會的親歷者之一。這場拍賣會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舉牌者的踴躍,一張畫十幾萬元,很快就被買走了。當時孔曉冰坐在拍賣場的後排,有一位女士匆匆趕到現場,擠不進去,便買了本拍賣圖冊著急地翻,她甚至現場求助身邊的陌生人,問孔曉冰“你看哪一張值錢,哪一張可以買?”“就好像看到排隊買東西,不管在賣什麼,我都要先佔著位子,那麼多人搶,肯定是好東西。”孔曉冰説。後來他了解到,這位女士是剛從股票交易所趕過來的。

  正是當時股票市場的突飛猛進和樓市的前景不明帶動了藝術市場的起飛,很多人在金融市場賺到了第一桶金,轉而涌入藝術品市場,一夜之間將藝術品投資帶到頂峰。孔曉冰記得,當時來買畫的人大多不是西服革履、衣冠楚楚,而是穿著短褲,拖著拖鞋的為多。孔曉冰手裏還留著一張那場拍賣會的買家名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當年第一批進入藝術市場的買家,如今幾乎已經全部在藝術市場上消失。孔曉冰説,“在這些人眼中,藝術品就如同原始股。”

  在孔曉冰看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催生了藝術市場的産生,但正是由於這樣盲目的市場,使得中國沒有幾個能稱得上收藏家的買家,“最多只能算是收藏愛好者,甚至現在大多數還只停留在投資者的階段。”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時海外華人中的書畫愛好者。孔曉冰介紹,當時最受歡迎的是海派畫家的作品。這些老畫家很多都是在解放前就已經成名,比如朱屺瞻先生在深圳美術館辦展覽時,很多六七十歲的香港老人趕來參加,聽了朱老介紹,孔曉冰才知道,許多參觀者在解放前就是朱老的“粉絲”,是上海老牌畫店的老主顧。當時,來買畫的最多的是香港和新加坡的華人,內地藝術家的作品,通過香港流入世界各地華人藏家的手中。

  孔曉冰認為,真正的收藏家不跟風,不盲從,甚至可以引領畫家,將畫家帶入一個高峰。很多名畫的産生都印證了這一觀點,比如《富春山居圖》。“要知道,真正的藝術作品不是為當時畫的,而是為後世畫的,為後世畫的叫"財富",為當下畫的叫"錢財"。”本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炙手可熱,國外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積極地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各種畫廊、獨立策展人、藝術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多層次地豐富著中國藝術市場的架構,日益活躍的各種博物館、拍賣行、收藏機構市場前景振奮人心。藝術市場的參與者有些是憑藉興趣收藏,但是更多的人則是抱著升值的想法,認為收藏可以賺大錢。而初入門的收藏者,在這樣炙手可熱的收藏市場裏,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更加重要。

熱詞:

  • 孔曉冰
  • 藝術市場
  • 藝術品拍賣會
  • 富春山居圖
  • 粉絲
  • 收藏家
  • 畫家
  • 藝術家
  • 藝術品市場
  • 藝術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