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蔣方舟:雷鋒精神是做好事不留名 二者缺一不可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10: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難得的是利他主義”

  新京報:你認為雷鋒精神是什麼?

  蔣方舟: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兩者缺一不可。小時候寫作文,寫自己幫助人之後永遠説:“就叫我紅領巾吧。”

  新京報:對雷鋒精神的認識,和老一輩的想法有什麼不同?

  蔣方舟:我有一個朋友,是70後。有一天,他和他母親説,雷鋒在那個年代被拔高了,他母親就哭了,拍案大罵,你到底要幹什麼。那個朋友摧毀的不僅僅是父母對雷鋒的理解,更是他們那一代的記憶。我們現在不能帶入那樣的情景當中。對我們而言,雷鋒做了那麼多好事兒,有點遙不可及。

  新京報:我們要向他學習什麼?

  蔣方舟:他的本質精神我們還是要學習的,我始終覺得,不是每個人都要做道德標桿,而讓每個人都有行為的空間感。

  新京報:雷鋒提倡的勤儉節約,在現在年輕一代看來有什麼不同?

  蔣方舟:現在不少年輕人都不缺吃,不缺穿,勤儉節約不是金錢的原因。但你發現,我們會提倡環保。現在做公益環保的人越來越多,慢慢意識到,未來資源稀缺,需要節約。

  新京報:你覺得雷鋒最需要年輕一代學習的是什麼?

  蔣方舟:他最難得的是提倡利他主義。這是我們現在很需要的。會有人説世界很寒冷,要帶來些溫暖,要呼籲道德重建。你會發現,當道德觸底的時候,人活著是不舒服的。而獲得幫助別人的快樂和滿足後,利他是會傳遞的。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你取得再大成就,也不知道快樂的來源是什麼,你在某種程度會枯竭。幫助他人會給你活下去的理由。

  “我很有螺絲釘精神”

  新京報: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也在做利他的事情嗎?

  蔣方舟:我有幾個70後的朋友,冬天在車裏塞著棉被和大衣,去橋洞底下送給流浪的人。還有一個朋友,看到一個年邁的老奶奶在賣菜,他每天都會繞遠,去那裏買菜。這都是很小的事兒,幫助了別人,他們會感覺到快樂。

  新京報:你覺得你自己和雷鋒精神最大的契合在哪?

  蔣方舟:我自己覺得我還挺有螺絲釘精神的。我特別清楚自己能力到哪一步,面對名利上的誘惑,不太願意做。比如辦雜誌,拍電影,寫暢銷書。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有些錢也不願意去賺。我花一兩年寫一部小説,可能別人用一兩年時間就已經功成名就,在虛假繁榮的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我經常會説一句話,幹一行,愛一行。一個人可能做很小一件事兒,賺很少錢,但他覺得自己做得有意義,都會有很強的成就感,滿分都是十分。

  新京報:像雷鋒一樣的堅持和執著,是不是更需要強調?

  蔣方舟:我發現年輕人的堅持,不浮躁,在職場上,還是很缺的。許多人會覺得自己應該比別人過得更好,收入更多。總是去看別人的生活,沉浸在對別人的羨慕之中。總是會羨慕那些運氣特別好,不勞而獲的人,仿佛那些是成功的捷徑。這樣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做一些事情,不計較所謂的得失。

  個人簡歷

  蔣方舟,1989年出生。七歲開始寫作,九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十一歲寫成長篇小説《正在發育》。從12歲時開始成為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少年作家協會主席。現就讀于清華大學,並任《新週刊》雜誌主筆。

熱詞:

  • 蔣方舟
  • 京報
  • 雷鋒精神
  • 做公益
  • 做好事
  • 正在發育
  • 新週刊
  • 打開天窗
  • 利他主義
  • 勤儉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