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穗重疾救助專項制度6月出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方日報訊 (記者/趙新星)2月25日,在“為了千萬個小碧心──兒童重疾救助機制研討會”上,廣州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李志雄透露,廣州市將於今年6月出臺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專項制度,加大政府投入,提高特定病種的門診救助額度,以強調重特大疾病的事先預防。

  光靠民間組織力量還不夠

  李志雄回顧説,廣州市政府從2008年開始推行重特大疾病救助的試點工作,探索政府、醫藥企業、民間組織和醫療機構間的合作機制,通過試點發現重特大疾病救助主要面臨患病者的被救助資格認定以及救助資源分配的公平性問題。

  對於劉碧心的例子,李志雄表示,廣州市政府給予劉碧心的救助總額約14萬元,並強調這是政策框架內所能給予的最高額度。他坦承這一救助額相對於劉碧心所需治療費用總額來説遠遠不夠,並表示在重特大疾病救助中,光靠企業和民間組織的力量是不夠的,“應加大政府投入,否則不可持續。”

  希望向捐款市民提供“回報機制”

  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前提下,李志雄認為民間力量也仍然存在發揮更大作用的空間。首先,他認為當前醫療機構對重特大疾病患者的服務和減免不夠,未來應該加強。其次,民間組織還可以繼續發揮作用,比如幫助重特大疾病患者熟悉政府的各項救助申請流程。再次,民間的捐助資源仍可挖掘,這方面的制度安排可以考慮向捐款市民提供“回報機制”,即如果市民有捐款記錄,未來其本人或家人在需要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時有優先權。

  對於將要出臺的廣州市重特大疾病救助專項機制,李志雄希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並表示“重特大疾病救助機制是廣州市今年的‘民生實事’之一。”

  建議降低民間組織公募門檻

  出席研討會的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陳曉運博士提出,目前我國慈善市場以“雙軌制”運行,如何促進政府和民間兩股力量的合作是當務之急。他認為,重特大疾病救助應由政府&&,同時政府還應及早出臺政策,進一步降低民間組織登記註冊門檻,對慈善捐贈予以稅收減免,以促進民間慈善資源的凝聚。

  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員賴偉軍則指出,目前很多公益慈善機構想參與重特大疾病救助,但卻在募捐資格、善款善後處理等方面面臨法律門檻,因此,他建議,借《廣東省慈善條例》等制度即將出臺的機會,進一步降低民間組織的公募門檻,同時民間組織本身也須加強其公信力及能力建設。

  千禾基金會秘書長胡小軍則建議,由於設立基金會的門檻太高,民間組織和個人可以考慮與現有的基金會合作設立下屬的專項基金來參與重特大疾病救助,例如“碧心基金”。

熱詞:

  • 穗重
  • 制度安排
  • 回報機制
  • 雙軌制
  • 疾病患者
  • 醫療機構
  • 廣東省慈善條例
  • 公募
  • 合作機制
  •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