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社會化運作為文化社團“造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第十屆鵬城金秋社區藝術節閉幕式上,市群眾藝術館老年舞蹈隊表演舞蹈。深圳特區報記者 岑志利 攝

  深圳特區報記者 馬璇

  每年3月,對深圳的民間文化團體來説意義非凡。數百場公益文化活動此時都會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和採購,政府對承辦團體進行資助。僅2011年,深圳便有263場次公益文化活動參與社會化運作,政府投入350萬元“買單”。

  至今,深圳已經連續8年開展此項招標活動,累計投入經費約2000萬元。

  政府的採購費用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深圳現代芭蕾舞團團長張安慧説:“政府採購的費用不僅對我們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還以此獲得了更廣闊的舞臺,提高了知名度,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原來,每年深圳文化部門的下基層進社區演出,都想到了芭蕾舞。作為一個民辦的芭蕾舞團,在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政府採購無疑是雪中送炭。

  從“輸血”到“造血”,政府這種特殊的文藝“資助”為廣大民間藝術團的創作與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深圳民間文化社團遍地開花,其中註冊的民間文化社團就達200余家,涉及歌舞、雜技、皮影、戲劇、民樂等不同文化藝術領域。它們不僅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發揮著突出作用,而且在全國屢獲殊榮,為深圳贏得榮譽。

  深圳作為市場經濟較為成熟的城市,有“藏才於民”與“藏藝於民”的優勢,通過社會化運作,深圳文化市場主體在改革中“涵養成林”,展現出勃勃生機。

  2004年,首屆文博會採用委託承辦的方式,由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廣電集團等承辦,國家有關部門、廣東省、深圳市政府主辦和支持;2005年的深圳讀書月更是特別──深圳市文化部門一改以往政府統包的辦法,採取項目公開招標、委託承辦的方式,一次性地將5年的讀書月活動整體委託給深圳發行集團總承辦。

  如今,一年一屆的文博會、讀書月已經成為深圳的文化“金牌”,整座城市的驕傲,而其運作機制,更受到了普遍關注和許多城市的效倣。

  不僅如此,在深圳,鵬城金秋社區文化藝術節、市民文化大講堂、社科普及周等眾多文化活動都交由社會承辦,政府不再大包大攬。

  這些做法,都是深圳文化體制改革當中的一環。深圳在實現以辦文化為主到以管文化為主的過程中,市委、市政府“把錢用在刀刃上”,讓文化真正走向社會、迸發出驚人的活力。

熱詞:

  • 造血
  • 文博會
  • 文化體制改革
  • 資助
  • 金牌
  • 買單
  • 輸血
  • 讀書月
  • 民間文化
  • 發行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