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購買理財産品 還得悠著點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江網-江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工商、浦發、興業、渣打、中信、光大等多家銀行的理財産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令投資者懊惱不已。讓人又愛又恨的銀行理財産品,買還是不買?怎麼買?2月27日,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投資者對於銀行理財産品的概念模糊不清,導致錯誤選擇了理財産品,收益沒有達到預期,從而出現心理落差。

  預期收益率不同於實際收益率

  如果消費者留心,就會注意到每家銀行網點門前,都會出現各種理財産品的廣告語:“**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為*%”。

  但事實上,預期收益率不同於實際收益率。理財專家稱,通俗地説,預期收益率是根據理想的數據計算出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但事實上,影響收益的因素很多,比如股市可能下滑甚至低迷,所以最後得到的收益率才是實際收益率。

  記者注意到,近期出現虧損的理財産品,多是投資或者挂鉤股票和基金的産品,由於過去兩年多股市低迷,此類産品收益率被拉低。一些投資者購買後出現虧損,一方面在於銀行存在銷售誤導,另一方面在於投資者對預期收益率的概念模糊,以為預計收益率就是實際收益率。

  以工商銀行在2010年1月發售的第1期“高凈值客戶專屬理財産品”為例,該産品今年1月30日到期,累計虧損了16.45%,與之前該行宣稱能達到年化6%的預期收益率相去甚遠。理財專家稱,該理財産品主要投資上市公司股票、開放式基金及可分離債券中所含有的權證等高風險市場的産品,收益高,風險也高。當其投資的産品價格波動較大,收益也將大幅波動。

  “年化預期收益率,是根據預期收益率計算出的年平均收益率。6%的年化預期收益率,意味著該産品兩年下來的預期收益率為12%。但事實證明,不僅是零收益,反而賠掉了本金的16.45%。”該人士稱,不少人買理財産品只注意到銀行標注的預期收益率,不關心也不了解該理財産品投資哪些領域,就輕易出手。到頭來,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易被理財經理的熱情“矇住雙眼”

  採訪中記者發現,凡在銀行的工作人員很容易得到儲戶的信任。理財經理和保險推銷人員因熱情的服務態度,更能打動儲戶。特別是,中老年投資者更願意聽信他們推薦理財産品和保險産品,且喪亡事後才發現被“忽悠”。

  記者在疊山路某銀行網點看到,一名中年人正在櫃臺辦理存款業務。當銀行工作人員發現他有20萬元存款時,旁邊走過來一個理財顧問,熱心地向他推薦:“反正這筆款暫時不用,不妨買一款理財産品,時間不長,只需要3個月,就能得到5%的回報。”見中年男子有點心動,理財經理開始大肆推介該款理財産品,一直強調5%的預期收益率一年就是1萬元,如果不買,這款産品很快就會售完等。該男子後來還未來得及看該款産品的種種細則,就簽下了認購合同。

  據了解,隨著銀行理財産品熱銷,部分銀行網點裏最基本的存儲業務的資源反而被理財産品佔有。如在銀行排隊辦理存儲業務時,經常會受到理財顧問的“騷擾”,而像因客戶購買理財産品而插隊的情況居然被銀行所允許。

  本報記者 楊碧玉

  作者:楊碧玉

熱詞:

  • 理財經理
  • 預期收益率
  • 理財專家
  • 理財顧問
  • 産品收益率
  • 開放式基金
  • 産品價格
  • 銀行理財産品
  • 騷擾
  • 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