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闕黨童子將命”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白子超

  憲問篇載: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黨,基層行政單位,轄五百戶;闕黨為地名,《荀子 儒效》説“仲尼居於闕黨”。

  男子二十歲加冠,以示成年,加冠前皆可稱童子。《釋名 釋長幼》則明確説“十五曰童”。從此章內容看,合理的推測是該童子年齡不會太小,起碼有十五六歲。

  將,奉,秉承;將命即奉命、傳命。傳命少年定是聰明伶俐,腿腳勤快,被闕黨負責人“黨正”看中,成為一名辦事員。

  益者與,明顯的省略句,解釋不盡一致。益,動詞,獲益。全句意為:他能從傳命中獲益嗎?鋻於十五六歲少年正處於學習階段,故獲益的內含應包括學業、品德都取得進步。

  用現代漢語翻譯此章,大意是:闕黨的一個少年經常為黨正傳信。有人問孔子:“這個少年能從傳信這類工作中取得進步嗎?”孔子説:“我看見他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又看見他與長輩並肩而行。他不是一個追求學問的人,只是一個急於出人頭地的人。”

  孔子沒有直説傳信這件事,而是評論少年平時行為的無禮,從而作出了否定的判斷。按當時禮儀,“凡父母在,子雖老不坐。”(《禮記 內則》)何況少年?任何場合,只要有長輩在,未成年人都只能站著。有時有座,也是在邊遠席子上。“童子隅坐,無有列位。”(《論語集釋》)走路也有規矩,“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禮記 王制》)與父輩走路要跟在後面,與兄長走路可大體並行,仍是或左或右稍後一步。可是,闕黨童子不講長幼、尊卑,大模大樣地與長輩同坐、並行,何其無禮!

  民間有“三歲看八歲,八歲看八十歲”之説,意思是看一個人小時怎麼樣,就可知其成人後如何。其説雖不儘然,但並非沒有道理。一個孩子德、智、體均未打好基礎,而能融入複雜的社會並有所成就,難矣。其中,如何做人是核心問題,包括“學禮”“知禮”。這是此章給後人的主要啟示。

  孔子雖有明確的等級思想,但他拋棄了“禮不下庶人”(《禮記 曲禮上》)的觀念,倡導全民皆禮。例如,“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涂,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孔子家語 相魯》)中都全體民眾都要遵守這“養生送死”的禮制、禮節,概莫能外。下層民眾也要“學禮”“知禮”,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禮記 經解》載: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到一個邦國或一個地方,那裏的人們為人處事恭儉莊敬,就可以肯定那裏的“禮教”推行得好。由此可見,孔子主張普遍的“禮教”。

  其次,從此章孔子語中可知,他主張人的成長、進步要踏踏實實,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同時,父母、師長亦不可拔苗助長。否則,“欲速則不達”(子路篇),反倒會走向主觀願望的反面。

熱詞:

  • 童子
  • 初仕
  • 知禮
  • 學禮
  • 禮教
  • 省略句
  • 異食
  • 句意
  • 禮記
  • 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