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地方兩會文化“熱”透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2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文化強省”、“文化強市”到“推動文化産業儘快成為新的支柱産業”,今年初以來,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成為全國各地共同的熱詞。而在關注程度空前提高的同時,如何避免“躍進式”、“指標化”發展文化,也成為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的重點。多位代表委員呼籲,在這股涌動的文化熱潮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隱憂,文化發展繁榮切忌“虛火過旺”。

  隱憂一:過分關注文化産業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院長程惠芳説,現在一些地方發展文化産業的積極性很高,在補貼文化企業方面“出手闊綽”,但在回報相對較少的公益文化投入方面則有些“斤斤計較”。

  “文化産業畢竟不同於一般性的物質産業,不能只追求印數、票房、收視率、點擊率以及上市。”程惠芳説,文化産業發展應該讓文化唱主角,而不是利益當頭,錢字第一,讓文化成了産業的點綴品,坐視文化日益消費化、空心化乃至低俗化。

  隱憂二:追求文化“GDP”指標

  翻閱今年各地的發展規劃,文化建設“一哄而上”的風險初現。有的地方提出“文化産業倍增計劃”,要求到2015年文化産業增加值比2011年翻一番;有的地方動輒宣佈要打造“十大文化産業示範園”,培育20家重點文化企業;各地廣告産業園、音樂産業園、新媒體産業園、出版創意産業園、動漫遊戲産業園名目繁多,定位雷同,令人不得不擔心出現新一輪的“産業過剩”。

  湖南省長沙市政協委員、長沙市天心區知識産權局局長劉芳妍就為“遍地開花”的文化項目深為憂慮。她舉例説,近年來,各地一窩蜂地上馬動漫園區、影視基地和主題公園,我國目前已有的2500多個主題公園七成虧損,盈利的不過10%,造成了政府投入和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隱憂三:忽視文化人才培養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人才豐沛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前提,但是現在一些地方發展文化産業更重視“顯績”,每年對建成幾座大劇院、音樂廳、圖書館、電影院有著明確要求,但對文化人才的投入則缺乏相應的政策和規劃。造成各地出現越來越多可列為“標誌性建築”的文化設施,卻很難誕生被公認為大師名家的文化人才。

  “城鄉差距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表現在文化領域。現在文化惠民工程的確豐富了農村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缺少‘文化人’的輔導,老百姓不知如何享受這一公益性文化。”山西省人大代表、陵川縣文化局職員付慧芳認為,文化惠民工程不僅要把先進的文化硬體送下去,還要把“文化人”一同送下去。

  為抑制“虛火過旺”,各地代表委員們紛紛開出“藥方”,建議更加遵循文化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加尊重人民群眾的意願,更加重視法制環境等長效機制建設,推動文化建設科學發展。

  山西省人大代表、廣靈縣委宣傳部部長白潔建議,要把文化産業園區建設納入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統籌考慮文化産業的主要集聚區域,在産業佈局上要構建完整産業鏈發展模式。在文化體制改革方面,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齊峰認為不能只是挂上企業的牌子,而應當“殼”和“核”一起轉,使其真正成為股份制的公司,進行企業化運作,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

  (據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熱詞:

  • 文化強市
  • 文化人才
  • 動漫遊戲
  • 文化建設
  • 文化産業發展
  • 文化熱潮
  • 文化體制改革
  • 文化企業
  • 文化領域
  • 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