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歷史充滿彈性(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8日 11: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歷史:《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1933~1934)》

  作者:黃道炫

  定價:49元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關於“中華蘇維埃”的歷史寫作異常豐富,黃道炫先生這本書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重新梳理,為我們展示了更豐富的側面,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佳作。歷史本來豐富,但受視野限制,經常被簡化處理成幾個概念,幾個定論,這就限制了人們反思它的空間。本書展示出的求真、務實、明辨的風範,特別值得推崇。原書為學術著作,為方便閱讀,不得不捨棄其中許多引文、注解及數據,並有編輯處理,難免影響了原文嚴謹的風格,特此説明。

  1933年秋,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一年之後,紅軍不得不踏上長途跋涉之路。

  失敗不是件讓人愉快的事,但當我們以“左”的錯誤為這次失敗定性時,往往忽視了其中包含的歷史的、社會的諸多因素。

  1927年國共分裂時,中共幾乎是白手起家,僅僅數年後幾十萬人的武裝矗然挺立,締造出一個傳奇。不過,神話般的故事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暫時畫下了一個逗號,再強的張力也有自己的極限,在多種境遇下實現的超常發展,到這時,似乎終於到了該停歇一下的時候了。從歷史大勢看,1934年的挫折,以博古等為首的不甚成功的領導固然不能辭其咎,但這些被歷史推上中心舞臺的年輕人,其實本身也是歷史的祭品。

  冷靜地想一想,在贛南、閩西這樣一個狹小地區內,依靠極為有限的人力、物質資源,竟然能夠堅持一年之久,最後又從容撤退,本身也是足夠令人驚嘆的。

  20世紀30年代,中央蘇區成為全國各蘇區中的“中央”,絕非浪得虛名。

  由於朱毛紅軍的出色表現,1930年前後,這裡已經成為中共中央和共産國際關於中國革命道路問題討論的重心。1931年11月,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一大批軍政領導人陸續進入中央蘇區,中央蘇區更是人員流向的重點。

  1930年9月到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共向中央蘇區派出67人,其中57人到達。

  1931年底,周恩來進入中央蘇區。

  1932年下半年,共産國際東方地區書記處鋻於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難以立足,建議將中共中央遷往中央蘇區。

  1933年初,中共中央遷往中央蘇區,中央蘇區成為中共中央的指揮中心。

  大批領導人進入中央蘇區,一時間使這裡人才濟濟,並使蘇區原有的組織體系發生巨大變化。周恩來這樣的新領導人毛澤東相當尊重,1932年6月,他向中共中央報告:“毛澤東身體極弱,他仍留在高山地區工作,他失眠,胃口也不好。但他和部隊一起活動,在主持作戰行動時精力充沛,富有才華。”但是一批黨內當時地位高於毛澤東的領導人,使毛澤東不再可能像從前那樣成為蘇區事實上的掌控者。當中共中央把毛澤東視作右傾方針的代表時,不僅是他本人,他的工作作風、思想方式、應對辦法都遭到質疑,一批富有實際經驗的蘇區原有幹部也被冷落甚而被鬥爭。(一)

熱詞:

  • 中央蘇區
  • 1927年
  • 歷史寫作
  • 毛澤東
  • 領導人
  • 共産國際
  • 中國革命道路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編輯處理
  • 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