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嶺南寫真:“古代音樂活化石”奏出新樂章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的廣東漢樂,是廣東三大樂種之一,傳入廣東大埔縣至少有700多年曆史。2006年,大埔廣東漢樂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2008年,大埔縣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漢樂之鄉”。如今,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大埔廣東漢樂奏出了新的樂章。

  記者近日走進廣東漢樂之鄉大埔,探訪這一重新煥發魅力的古音樂文化瑰寶。

  在大埔廣東漢樂研究會辦公室,常務副會長羅啟煊正忙著打電話聯到香港的車輛,“過幾天,我要帶領大埔女子漢樂團赴香港、深圳等地演出。”羅啟煊説,今年大埔女子漢樂團的演出已預約到年底了。説起這些,他眉飛色舞,“很振奮,很喜悅,因為看到了漢樂正迸發出新的活力。”

  廣東漢樂這股新的活力,源自“轉身”的嘗試和努力。

  儘管廣東漢樂在大埔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此前一段時期卻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境況,“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喜歡漢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羅啟煊説,這一現象引起大埔廣東漢樂研究會眾多專家的關注,專家們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漢樂,喜歡漢樂,甚至加入漢樂隊伍。

  2004年開始,廣東漢樂研究會決定在每年暑假免費舉辦青少年漢樂培訓班,“我們到各大校園宣傳,聘請專業的漢樂老藝術家擔任教師,教學方式生動活潑,教學效果顯著。”至目前,漢樂暑期培訓班已培養了近500位青少年,漢樂在當地青少年中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2010年,廣東漢樂研究會又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在全縣的年輕女子中挑選一批人組成女子漢樂團,“成員主要是18歲至40歲的中青年女音樂教師。”羅啟煊説,新成立的女子漢樂團嘗試在表演形式上創新,“如在漢樂的表演中增加舞蹈,給部分漢樂填詞,使單純的漢樂曲變成可以演唱的漢樂。”

  但這些創新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一些老漢樂家極力反對,他們認為,加入了舞蹈元素、添了唱詞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漢樂。”但羅啟煊和他的團友們頂著壓力堅持創新,“我認為,我們所作的這些改變,只是改變漢樂表演形式,並沒有改變漢樂本質。”

  2011年9月,大埔女子漢樂團正式在大埔舉行首場演出。為檢驗創新是否可行,演出邀請了中央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等音樂學院的曲藝名家、教授前來觀賞。讓人興奮的是,演出十分成功,嶄新的表演形式也得到專家的認可。“連那些曾經極力反對我們的漢樂老藝術家都豎起了大拇指。”羅啟煊説。

  隨後,大埔女子漢樂團名聲大噪。短短幾個月,演出接連不斷。這讓大埔漢樂藝人看到了一條新的出路。羅啟煊説,“現在我們對漢樂的發展前景更有信心了。”(完)

熱詞:

  • 漢樂
  • 活化石
  • 寫真
  • 樂章
  • 樂團
  • 表演形式
  • 舞蹈
  • 教學效果
  • 傳承和發展
  •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