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綠染黃沙地生金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佔地267萬畝的內蒙古庫倫旗額勒順鎮、茫汗蘇木,坐落在“八百里瀚海”塔敏查幹沙漠中,肆虐的風沙曾是制約當地群眾生産生活的頑疾。然而,也就是這昔日少有生機、人見人厭的沙坨子,如今卻成了人們增收致富的新門路。

  “15年前我開始在這沙坨子上植樹,現在500畝樹地給100萬元也不賣!”“沙下襯膜種水稻,增地增糧又增收,我家8畝襯膜水稻去年就收入2萬多元!”“這沙地上種出的西瓜又脆又甜,一畝地最少純收入1500元!”……走訪在額勒順鎮、茫汗蘇木,一個個染綠黃沙收金攬銀的鮮活事例讓記者耳目一新。

  全民植綠建“銀行”。“咱沙區人如今能過上宜居富裕生活,全是‘生態立旗’戰略的功勞……”回想過去風沙掩門、年年種田不余糧的艱難生活,額勒順鎮吉力吐嘎查造林大戶白音滿他嘎由衷地感慨。他告訴記者,15年前自己響應政府治沙號召在沙坨子上植樹,現在500畝樹成材、給100萬元也不賣。雖然自己和村裏人現在還是生活在沙坨子裏,但是由於年年大規模植樹治沙,風刮沙滿天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在庫倫旗林業局記者了解到,近些年該旗結合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荒山荒沙造林等工程項目,積極動員全民參與生態治沙,每年都組織群眾沿村屯、基本農田、草牧場和公路兩側向四週擴展植樹種樹,如今綠進沙退,數以萬計白音滿他嘎一樣的農牧民擁有了“綠色銀行”,全旗沙區林地面積已由上世紀70年代的19.2萬畝增加到11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6%上升到了34.6%。為鞏固治理成果,2008年該旗又啟動了“收縮轉移”戰略,在全旗範圍內推行畜牧全年禁牧舍飼政策,並將塔敏查幹沙帶中的散居人口搬遷出來,減少人為對沙區生態的破壞,目前全旗已在塔敏查幹沙漠封沙育林、建設樟子松基地、圍封禁牧200余萬畝。

  “沙下襯膜種水稻,是咱沙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最好出路。”嘮起今後沙區農業發展走向,茫汗蘇木毛敦塔拉嘎查農民額爾敦畢力格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襯膜種稻投入少效益好,自己門前8畝襯膜水稻去年就打了6000公斤糧、收入2萬多元,相當於過去全家好幾年的農業收入。這兩年庫倫旗、蘇木政府投資扶持發展襯膜水稻産業,全村已有198戶種起了水稻。村裏的土地全是沙坨子地,沙地漏水漏肥、養分含量又低,本來沒條件種水稻,是旗裏根據當地地下水豐富的實際條件引進了襯膜種稻技術,所謂襯膜種稻,就是平整沙丘後挖50厘米左右深的畦坑,在畦坑底及四壁襯墊塑料膜防止水、肥滲漏,然後回填沙土、在畦田旁打井,運用農家配方肥、節水灌溉等綜合措施確保水稻穩産高産,這樣大大小小的水稻田建在沙海間,不僅增加了耕地和糧食、收入,還抑制了風沙、改善了沙區生態。目前這項技術已在全旗推廣。

  毛敦塔拉嘎查農民應用襯膜技術在沙地上種水稻增糧致富,只是庫倫旗委、旗政府引領農民科學治沙用沙謀發展的縮影。這些年該旗在持續開展沙化土地生態治理的同時,積極引進推廣實用“用沙術”造福群眾,目前全旗林木蓄積量已達到285萬立方米,沙地襯膜水稻發展到4100畝,沙地西瓜突破2萬畝,沙漠旅遊、沙區風能源等産業也已初具規模。

熱詞:

  • 襯膜
  • 水稻産業
  • 綠建
  • 銀行
  • 農民
  • 植樹
  • 種稻
  • 查幹
  • 沙地
  • 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