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劉旦宅和刮絨畫扇面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劉旦宅 《仕女圖》扇面

■ 劉旦宅在刮絨畫扇面上題寫了長跋

  ◆ 王曉君

  刮絨畫,據説乃明末清初秦淮歌妓董小宛所創。如今,除故宮博物館藏小冊刮絨冊頁之外,社會上幾乎滅絕。在沈智毅老先生家中,就藏有一把刮絨畫扇面。

  沈老説:“這把扇子是我無心插柳所得。”一次,沈老去廣東路文物商店淘畫,見有一把成扇躺在櫥窗之中,扇面的金箔金光閃閃,十分耀眼。沈老見扇面非常完整便動了買扇之心。於是打開扇的另一面,見扇面只有一幅清淡高雅的文人花鳥畫,畫面上有楓、竹、石榴,還有一隻雲雀在樹枝上翻轉戲耍,淡雅可人。此時沈老的注意力仍集中在金箔扇面上,覺得可以畫自己想畫的畫。於是沈老買下了這把扇面。

  回來不久,他去劉旦宅家,向他展示了這把扇面。劉旦宅發現畫面上的花鳥楓竹,不僅筆致工麗,清秀文雅,而且有絨繡的味兒。在紙扇上以絨來表現清晰生動、細膩的畫面,實屬少見。於是劉旦宅向沈老借了扇面,向一位隱居民間的文化高人請教。經高人介紹:此刮絨畫現已瀕於絕種,此畫種首創于董小宛。董小宛嫁明末復社的“四公子”之一的昌襄,而後隨夫去了江蘇如皋。據昌襄《影梅庵憶語》載,董小宛回如皋之後,“于女紅無所不妍巧,錦繡工鮮。刺巾裾如蟣無痕,日可六幅。剪影織字,鏤金回文,各厭其枝,金神針絕,前無古人已。”據考,董小宛雖無專門拜師學畫,但卻能畫小叢寒樹,且有筆墨情趣。她對古今繪畫有特殊的愛好,也經常在幾案上獨自涂工畫畫,甚至在逃難時,她寧可丟掉粧盒,也不願放棄捆載著的書畫。劉旦宅得知此扇來歷後,興奮不已。他很快將此事告知了沈老,並在扇的右上角寫了長跋:“刮絨花鳥,清初董小宛首創。惜其遺作失傳,其後如皋閨繡遂習其制,並臻佳妙,或被召入宮,或地方官採進。乾隆時末為絕藝,故宮博物館藏小冊花卉禽蟲,有乾隆禦覽印,固屬可信。流傳民間,極為罕見。此箑絕精,吉光片玩,至堪珍玩。丙子新正外上宅題記。”高興之餘,劉旦宅又在扇的背面——金箔扇面上當即畫下了一幅仕女圖:美女坐一大芭蕉葉之上,手抱月琴;高高的發髻上插花而戴;兩頰上泛著淡淡的紅暈,迷離的醉眼,櫻桃紅的小口,姿容姣美,天然神韻。絲織衣裳,輕盈柔和,高雅時尚,紅綢帶飄落在綠色的芭蕉葉之上,紅綠對比,鮮紅入眼。左邊幾枝青竹,仿佛隨著她宛轉纏綿的小曲和風搖曳。右邊一塊磐石玲瓏剔透,似乎也在印證美女的心跡。望著這恬淡和風的畫面,董小宛的影子很快注入我的腦海。此畫莫不是董小宛的再生?或劉旦宅為紀念董小苑而有意為之?

  一個畫家在完成自己本職工作之外,還能留心發現祖國瀕臨失傳的畫種,這真難能可貴,是件有意義並值得提倡的好事。

熱詞:

  • 劉旦宅
  • 扇面
  • 董小宛
  • 仕女圖
  • 乾隆
  • 影梅庵憶語
  • 此畫
  • 芭蕉葉
  • 王曉君
  • 醉眼
  • 搜索更多劉旦宅 扇面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