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巴赫《馬太受難曲》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佛山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巴赫1685年生於德國愛森納赫的一個音樂世家,被譽為是“音樂家中的音樂家”。他的作品極豐,即使大部分失散了,還剩下的仍有500多部。他的音樂裏邊幾乎包括了全部作曲的技法,並且含有深厚的哲學倫理意義、十分嚴謹的形式和相當細密的邏輯性。

  巴赫第一個成功地運用十二平均律來寫作音樂。他運用全部作曲的技法,挖掘了音樂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巴赫將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大音樂民族的傳統融合在一個有機和諧的世界之中。巴赫用神啟一般的智慧密織出音樂的夢幻,巴赫用普世的慈悲盡繪出天國的圖景。

  著名的小提琴家梅紐因讚頌巴赫道:“巴赫的音樂構架好像是由宇宙的原始力量支配的,這就如同地球的地形地貌皆由對立的元素和氣候決定的一樣。依我之見,巴赫代表了西方音樂努力追求達一千年的那個理想。……巴赫到底是發明、還是創造、還是發現、還是融合呢?都不是,而是匯總了這些之後又超出其上——因為他創作了將藝術與科學珠聯璧合的音樂,因而感動了人們的心,並且以其雄辯而鮮活的音樂體驗及時規範了人們的心態,其音樂成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強度。”

  你必須接近巴赫,而接近巴赫又很不容易,一位崇拜者在巴赫剛去世時就嘆道,“巴赫的作品太艱深,世界要幾個世紀以後才會認識到他的偉大”。直到門德爾松在柏林皇家圖書館積塵的卷宗裏發現了《馬太受難曲》,才教我們為海的另一類面貌感到了無比的震驚。

  作為一種大型套曲,受難曲是為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而寫的,而且一般在復活節前一週期間演出。耶穌的生平和傳道故事寫在《新約全書》的四本福音書中,即《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在四本福音書中,高潮都是耶穌受苦、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及耶穌的復活。供作曲家譜曲使用的腳本可能參見不同的福音書,從而形成相應的受難曲,如《馬太受難曲》、《約翰受難曲》等。

  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是在音樂史上享有盛譽的作品,它作于1728年,以馬太福音書中的篇章為詩詞的基礎,描寫了耶穌受刑前幾天的苦難與死的故事。第一樂章是悲壯的音畫,描繪了被判死刑的耶穌被遊街的場面,表現了耶穌堅持自己的信念,成為崇高道德的化身以及耶穌被出賣後群眾的悲憤;第二樂章主要表現耶穌的受刑,其中交織了悲劇性的咏嘆調、崇高莊嚴的合唱、鐘聲伴奏的朗誦調、樂隊描繪的地震、女聲的讚美歌等。全曲內容豐富多彩,感天動地,是愛樂者不可不聽的偉大篇章。

  我已激動起時,我想激動時,我聽巴赫以後的作曲家,他們更像是急赴而來的潮水與沖天而上的浪頭,也就是我們最喜聞樂見的海的景象。我沒想過去比較確定那般激動是處於高些還是處於低些的層次,我更不會“猴子搬包谷”,抱住了巴赫,又掉落了“巴赫以後”。但當我心平氣和,甚至是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時刻,我就聽起《約翰受難曲》,和海貼在一起,不知不覺間聽到了水面底下深層處的湍急奔流與起伏動蕩,那橫亙著、沉積著的無限力量,不正是有限的浪潮的源泉和根本麼?!後發制人,又再激動難抑。

熱詞:

  • 馬太受難曲
  • 馬太福音
  • 耶穌
  • 約翰受難曲
  • 路加福音
  • 新約全書
  • 福音書
  • 馬可福音
  • 約翰福音
  • 梅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