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成長的“年輪”烙上它的印跡(我與海外版)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作者正在查閱資料

  去年7月底,我在新華社網站上看到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我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徵文的評獎結果,而自己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發表的《為海外高端人才提供空間》一文榮獲了三等獎,心裏別提有多麼高興了。

  這次徵文活動是由國家發改委聯合人民日報海外版于2010年11月共同推出的。記得當初接到海外版的約稿函時,我和在韓國學習工作的中國學人、學者們踴躍投稿,這些飽含著樸素而真摯愛國情愫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海外版這個平臺,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呈現和發揮。

  我將獲獎的心情告知了海外版的一位編輯,並請她幫忙將獲獎證書寄到我的河南老家。她回信希望我就此談談結識海外版的感受,我非常樂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與海外版割捨不斷的情緣。

  與海外版邂逅,像許多美好的姻緣一樣,大有“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夢幻般的感受。最早是在讀高中二年級時,我們的語文老師經常強調:“寫好作文的最好方法是堅持每天讀報,做讀報筆記”。從那時起,我養成了每天讀報的習慣,海外版是我最喜愛的報紙之一。

  出國學習以後,在學校圖書館和學生會館都可以閱讀到海外版,再加上電子版的應運而生,閱讀就更加方便了。現在,“望海樓”“讀者橋”“學中文”“海外學子”“臺港澳”“華僑華人”“禮儀漫談”“環球掃描”等是我最為關注的欄目和專版。漸漸地,我已經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欣賞與閱讀了,便嘗試著給海外版投稿。2008年春天,我的處女作在海外版上露面,雖然是寥寥數百字的一篇小“豆腐塊”,可我還是禁不住挨個打電話告訴爸爸媽媽和國內的親朋好友。現在想想也許多少有點幼稚可笑,但在當時,這也許正是表達激動心情的最好方式。

  從此以後,在海外版編輯們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在韓中國留學生會和博士聯誼會這個平臺,一發而不可收,先後有30余篇文章在海外版刊登,內容最初主要涉及留學生活、海外見聞、習俗文化等,到後來我逐漸認識到,海外學子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強盛與繁榮密不可分、息息相關。於是主動撰文介紹在海外觀察、學習到的經驗和做法,力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做點實事。

  2009年,我們在韓中國留學生會聯合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公司,到四川汶川地震災區開展“重建家園、奉獻愛心”志願者活動,隨後又組織到內蒙古進行“植樹種草、防風護沙”的環保志願者行動。我作為這些活動的主要策劃者和參與者,將這一系列活動情況整理成文,投到“海外學子”版。該版先後以快訊和通訊的形式,報道了參與活動的海外留學生心繫祖國發展的事跡,在海內外引起了普遍好評。

  幾年來,和無數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一樣,我把人民日報海外版當作精神家園和最知心的朋友。它不僅提供了一個展現我個人才華的舞臺,還提升了我看待和分析問題的深度與高度,為我在海外的成長指引著正確的前進方向。我深信,今後無論走到哪,都無法割捨對海外版的愛戀,因為,在我成長的“年輪”上,早已深深烙上了它的印跡。

熱詞:

  • 年輪
  • 豆腐塊
  • 華僑華人
  • 臺港澳
  • 學中文
  • 讀者橋
  • 寫好作文
  • 為海外高端人才提供空間
  • 投稿
  • 習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