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底電纜看護員陳昌盛守望大海心淡定(走基層 探訪熟悉的陌生人)(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0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陳昌盛用望遠鏡查看海面情況。

  資料照片

  西面臨海,船來船往卻遙遙相望;南面靠山,鐵塔林立但人煙寥寥。

  暗灰色的小樓臨海而建,孤獨矗立。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內,一張大床是最顯眼的傢具。

  2月17日,當記者走進房間,59歲的陳昌盛正通過高倍望遠鏡監看海面。拍岸的浪花與寂靜的山岡讓陳昌盛更顯孤獨,陪伴他的只有呼嘯的海風與船隻的馬達聲。而這樣的日子,他已守望4年。

  2009年,作為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供電公司的海纜看護員,陳昌盛來到位於平潭島西端的吉釣村。他面前的海壇海峽將平潭與福建陸地相隔,海面下方是進入平潭島的兩條110千伏的海底電纜,也是平潭島與福建電網的唯一連接通道。“我的工作就是看住這片海,不讓船隻在海纜左右500米的禁錨區落錨。”老陳説,雖然電纜埋在海底泥沙中,但幾噸重的船錨拋下去還是會拖動電纜,而電纜一旦被船錨剮斷,將造成平潭全島停電。

  “當初只想著離家近一些。”家在平潭城關的陳昌盛坦言,調動工作時考慮到方便照顧重病的母親,來之後卻發現在家的時間並沒有增加。現在他與另外兩位同事輪班,每人連續工作24小時後休息兩天。連接值班室與城關的是一條18公里的崎嶇山路。老陳每次都要騎摩托車近一個小時。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工作的艱辛,“原來並不是‘看看海’這麼簡單。”老陳説,他必須從清晨6點一直看護到深夜12點,中間沒有任何休息時間,“半夜若有船隻經過,還會經常被馬達聲吵醒。”老陳的值班筆記上,每隔一小時便有工作記錄,有時一天甚至密密麻麻記載了七八個突發事件。

  遇上颱風天,則更是危險。2009年夏的那個颱風天,值班室的門被狂風吹得直搖晃,傾盆雨水已漫到了地板上,陳昌盛卻無暇顧及,而是拿著高頻對講機,打起十二分精神站在望遠鏡前。“視線受阻隔,船隻又容易落錨……越是颱風天,我們越要注意。”那天,他連午飯都沒顧得上吃,一直守到夜晚雨勢減弱。

  4年守望,陳昌盛用難以想象的寂寞與艱難保障了平潭30萬百姓的用電安全,也見證了平潭的變化與發展。“現在我們有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與雷達裝置,船隻運動軌跡與海上情況一清二楚。工作起來輕鬆得多了。”老陳指著桌上的三台電子顯示器説。2010年,平潭3.5萬伏單線電路升級為110千伏二回通道電路,老陳的裝備也升級換代,這裡持續了24年的純人工守護方式終於結束。“在那之前,我們全靠望遠鏡查看。”老陳説,在夜間或大霧、颱風天氣,值班員只能依靠耳力來辨別情況,有時只能一遍遍用對講機提醒過往船隻。

  2009年,平潭綜合實驗區設立,老陳的責任更重了,工作起來也更有勁了。從值班室的窗戶向北望,是2010年11月通車的平潭海峽大橋。它的建成使平潭徹底告別了依靠輪渡進出島的歷史。“從海底打樁到橋體架設,我是看著它一步步建起來的。”老陳自豪地説,大橋修建過程中,他們還負責了過往船隻的部分管理引導工作。今年,一條220千伏的電路更要借橋上島,“到時候島上供電就有三條線路保障。新修電路更是依附橋體接入,不再從海底經過,我們的工作壓力也就減輕了。”陳昌盛説,“見證著島上的發展,覺得自己這‘看看海’的工作也更有了意義。”

  作者:鐘自煒

熱詞:

  • 陳昌盛
  • 平潭海峽大橋
  • 船舶自動識別系統
  • 2009年
  • 船隻
  • 平潭島
  • 望遠鏡
  • 海纜
  • 電路
  •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