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南儋州“文化奇人”謝有造與他的“寶樹書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6日 1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儋州2月23日電 題:儋州“文化奇人”謝有造與他的“寶樹書屋”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王子謙

  900多年前,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此地文化遺風頗盛,相傳今日,仍如此。故此地出不少“文化奇人”,謝有造便是其中之一。

  已過花甲的謝有造被稱為“儋州活歷史”,老人在他的書齋裏為這座小城梳理著歷史的線條。

  謝有造書齋藏書逾萬,歷經五輩,名曰“寶樹”,“這是取自‘謝家寶樹’之意,”他解釋書齋得名:“寶樹之稱始於東晉,當時謝氏最為興盛,一時人才輩出,皆名著于史,比如謝安。曾祖父清代後期建起書齋,定下此名,意在鼓勵後人成棟樑之才。”

  初登寶樹書齋,不過一陋室:兩間小屋,滿滿噹噹的書櫃,陳舊的書桌和紙硯,泛黃的照片,加上眾多古字畫和根雕,頓顯滄桑。

  然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滿滿噹噹的書櫃裏《康熙字典》、《二十四史》、《王羲之書法字典》、《徐志摩散文集》……經史子集、學術藝術,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都能在書齋內尋得一二。

  “書齋裏的一萬多本書是五輩人的收藏成果,上至曾祖,下到兒子,藏書收書成了家族的共同愛好。”謝有造説,為保護藏書,文革時其父將書藏在大水缸裏,再築起夾心墻將水缸封在其中,書籍才得以保存。

  “參加工作第一個月,42元工資到手,立刻去請回了這套心儀很久的《魯迅全集》”,謝老笑呵呵地説,“這也算我自己的第一套藏書吧。”

  “這幾十本手抄本,可是書齋的鎮齋之寶!”謝有造拿出曾祖父謝燕庭手書的《清代儋州進士舉人考文選抄》,書中蠅頭小楷密密麻麻,文章許多被硃砂紅筆圈圈點點。“曾祖曾經在儋州很多地區辦學校,他將本地考上舉人進士的文章都抄錄下來,這在儋州獨一無二。如今儋州查祖先文脈的人都來看這幾本書,我的寶樹書齋也變成了儋州的第二檔案館了。”

  謝家藏書,更重視保護書,“每逢大年初一的中午時分都要曬書,幾百本都要曬太陽,還要寫上‘新春鴻禧,龍馬精神’幾個字,這是上百年的風俗。”他説,謝家人從小受愛書讀書寫書的教育,把書當做親近的朋友。

  謝有造愛書,也喜歡寫書,“已經寫了10本書,發行量超過5萬冊。為了寫20萬字的《儋州革命風雲》,我跑遍了儋州300個革命老區村莊,採訪幾百人,梳理了從五四運動到1950年的儋州歷史,這本書是解放以來在儋州書店最好賣的書。”

  “儋州有東坡遺風,很多人都好寫書”,謝老指著滿噹噹兩大玻璃書櫃説,“大家知道我好藏書,出書都會送本來,這倆櫃都是我們儋州人的著作。”

  謝老好酒,每日紅白黃三色酒都要來一杯,趁著酒勁打開話匣子,對儋州的歷史人文,社會百態如數家珍:“儋州調聲産生於西漢,成名于唐代,由山歌演變而來,起初有一定譜和調,根據譜調慢慢演化為調聲”。乘著酒興,謝老咿咿呀呀來了一段古調聲,聽起來平上去仄鏗鏗鏘鏘很是古韻:“聽著很享受,可誰也解不出它的意思來。”

  謝有造現在是儋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他笑稱“酒量不減,精力不減,工作量不減,還要趁著年輕再為儋州的多做一些事情!” “多用腦,防衰老,老來忙,壽命長,保八爭九奔一百!”

熱詞:

  • 儋州調聲
  • 謝有造
  • 寶樹
  • 1950年
  • 海南儋州
  • 書齋
  • 文化奇人
  • 二十四史
  • 寶樹書屋
  •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