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人緣何成了“優質客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2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提要:國人對文憑的“膜拜”可謂由來已久,“學歷代表能力”的真實含金量始終被忽略,在很大程度上文憑也成為了形式大於實質的一張薄紙。

  狄克森州立大學醜聞中,中國人的角色扮演並非偶然,一個接一個的案例和驚人的數字不斷提醒我們,有不少中國人正在和各種“克萊登大學”“親密合作”。熊丙奇認為,中國人已經成為“文憑工廠”最大、最穩定的客戶群。

  “假文憑”、“假洋文憑”、“注水洋文憑”……一齣出鬧劇究竟何時休矣?

  當留學被當作利益可觀的産業來經營時,“需求決定供給”的簡單經濟學定律已然成為留學市場的最高法則。而在數不清的文憑造假事件中,濫發文憑者固然可憎,作為“最大客戶群”頻頻亮相的中國留學生也讓人心生疑竇:從何時開始,“假洋文憑”竟變成了國人的“剛性需求”?

  國人對文憑的“膜拜”可謂由來已久,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歷經“唯學歷論”──“唯名校論”──“唯洋文憑論”幾個階段的轉變,“學歷代表能力”的真實含金量始終被忽略,在很大程度上文憑也成為了形式大於實質的一張薄紙。加之近年來不少人對國內教育方式詬病不止、升學考試難度不減,相比于兢兢業業“用腦學習”,很多人明知是假,也願意“用腳留學”,以相對輕鬆的付出換來一個時髦的“海歸”身份和一張“洋文憑”。

  而滋長“學歷情結”的社會土壤更是值得我們深索。有學者評論:“當我們都活在一個公司會因為你有較高學歷而付給你更高工資的世界的時候;當一個沒上過大學的工人在工作了20年之後新的公司制度突然出爐,他必須在兩年內擁有相應學歷,否則就會被辭退的時候……某種程度上,這些硬性要求都會迫使人們願意冒險購買一個假學歷。”在如此社會背景下,一紙文憑也許代表不了其本應體現的能力,卻代表了諸多欲説還休的附加價值。

  熊丙奇認為:“除了不健康的留學心態外,一些教育機構急功近利,沒有長久辦教育的思想;此外還有監管缺失,政府部門對中外合作辦學的信息公開做得不夠等,都助長留學市場魚龍混雜、亂象叢生。”

熱詞:

  • 膜拜
  • 假洋文憑
  • 剛性需求
  • 假文憑
  • 學歷代表能力
  • 升學考試
  • 中外合作辦學
  • 教育方式
  • 教育機構
  • 造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