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鳳飛飛與她的時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2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阿 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阿 櫓

  很多人評價過鳳飛飛,但都比不過台灣作家詹宏志的一句話:台灣人心目中的台灣,可能是城隍廟、擔仔面、魚丸湯和鳳飛飛。我認為這是對鳳飛飛最無上的讚揚和最準確的評價,也一語道破鳳飛飛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叱吒風雲的主要原因。筆者試從三個方面對此語稍作解讀。

  首先,她靠自身努力取得成功足為當時台灣自逆境中起飛歷程的縮影與時代精神的象徵。論出身,她不過一個來自鄉下的窮孩子;論長相,她不算出眾;論聲音條件,她也屬平平,甚至一度飽受耳病困擾。可她靠著不懈努力,鋒芒一度蓋過鄧麗君等其他明星。她的經歷告訴人們,成功不一定需要天賦或其他外在因素,只要努力,總有出頭之日,而轉型期和高速發展期的台灣是正需要這樣的勵志傳奇,因為她給了無數台灣人以希望和慰藉。

  其次,鳳飛飛的發展歷程是一個時代流行音樂發展的縮影,而她複雜多變的曲風更見證了台灣流行音樂在那個時代的發展與轉向。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台灣,流行音樂以模倣日本、歐美音樂為主,較少原創概念;至七十年代,台灣經歷系列政治、經濟危機,身處其中的台灣人遭遇身份危機,尋根思潮涌現,人們開始關注腳下這塊土地,本土民謠、小調被很多音樂人引入流行音樂;此後,更有人提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宣告民歌時代正式來臨,並持續到八十年代初期;再往後,民歌式微,都市風開始盛行。鳳飛飛三類比較風格化的演唱類型──“源於舊上海三四十年代的中國小調;源於日本演歌和日據時代島內風格的台灣小調;源於民謠和西洋流行風的更輕型的、有時表現為俏皮風格的城市歌謠”(李皖)正是這一歷程的重要見證。這是一個流行音樂“行情井噴”的時代,一大批金牌製作人風雲際會,殿堂級歌手更是集中涌現,除了鳳飛飛,翁倩玉、甄妮、劉家昌、鄧麗君、劉文正、徐小鳳、齊豫、葉佳修、黃鶯鶯、李建復、蔡琴、費玉清、張艾嘉、鄭怡、江蕙、潘越雲、侯德健、羅大佑、蘇芮、李宗盛、姜育恒等等都在這十幾年各領風騷,而且至今他們的歌還在流傳,某些人甚至依然活躍在舞臺上,硬生生把自己唱成一個傳奇。台灣歌壇的這一“黃金一代”現象,在整個華語樂壇是獨一無二的。

  第三,鳳飛飛的個性特徵是那個時代世態人情的一個寫照。鳳飛飛最突出的人格魅力便是她獨一無二的鄰家氣質──平易近人,知冷知熱。她無論為人還是演唱,都真實不做作,中規中矩,不誇張,不炫技,但在平實之下,因出身窮苦,深知打拼不易,所以她對歌曲的理解與演繹常常蘊含著打動人心的力量。在拿到《掌聲響起》的歌詞時,她感動哭泣數小時而不能止,此後演唱這首歌時更是常常眼眶濕潤。這份知冷知熱的為人之道一直持續到人生的最後──就在離開之前,她還特意囑咐家人將死訊延至元宵之後公佈。而反觀那個時代的世態人情,也正是一個“溫柔敦厚”的時代,一個以真誠呼應真誠的時代,也是一個“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木心)的“慢”時代。

  正是因為鳳飛飛的奮鬥史、曲風和個性都見證和濃縮了那個時代,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台灣歌手無數,唯獨將鳳飛飛與這幾樣充滿市井風情的事物放到一起以代表台灣。相對於那個時代,她不是批判者,更不是反叛者,而是凸顯時代特徵的同行者。如今,身處“快”時代的我們緬懷她,也是在緬懷那個時代以及那些遺失的美好。

熱詞:

  • 鳳飛飛
  • 演唱類型
  • 時代精神
  • 時代特徵
  • 民歌時代
  • 流行音樂
  • 小調
  • 掌聲響起
  • 黃金一代
  • 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