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娛樂業營業總收入達到477.2億 欲提升品質謀轉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久前,筆者了解到一個別具意味的消息。2011年,我國娛樂場所數量為85854家,與娛樂場所最高峰時期相比,數量下降30%至50%,但是營業總收入卻呈上揚態勢,達到477.2億元。有關部門表示,這説明我國娛樂業正在轉型,靠提升品質而不是靠迎合低級趣味謀求發展。

  儘管“文化娛樂”在正規表述中總是相伴出現,但在很多人眼中“文化”是高雅的象徵,而“娛樂”則是媚俗的代名詞。甚至不少文化從業者羞于與娛樂業同行相提並論。不得不説,持這種看法的人有其道理。我國文化産業由於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其中的娛樂業多由民營企業經營。這些企業適應了娛樂消費的需求,對於活躍文化市場作出了貢獻。但由於多數都是小企業,小而散,在監管上有一定難度,容易成為各種不良現象的滋生場所。

  如今,隨著文化産業的發展、文化市場的規範,娛樂業力求改變過去的面貌及印象也在情理之中了。不過,要想改變人們的成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家遊戲企業的老總委屈地説,為什麼人們一説起遊戲業總是諸多非難?遊戲企業中有很多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和拒絕不良風氣的,為什麼不能先認識我們再評價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群體給大家造成的印象,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靠一兩家企業改變。正如這位老總所説,國外對遊戲業就寬容得多,那是因為當地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例如不少地方對於未成年人玩網遊向網遊公司索賠就有一整套可行方案,家長們有了可以引導孩子的有效方法,自然就不會過於責難遊戲公司。

  應該説,娛樂業有其存在的社會基礎。正如人們總是把文化藝術看作高雅的象徵,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精英式的文化消費觀。娛樂業是工作之餘放鬆心情的途徑之一,是大眾式的文化消費。就拿小遊戲“憤怒的小鳥”來説,它能夠風靡全球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了疏導情緒的小小窗口。或許它無法與聽一場音樂會帶來的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相提並論,但誰又能否認它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呢?精神産品也好、物質産品也好,都是為群眾需要服務的,既然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産生了“放鬆一下”的娛樂需求,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健康有益的方式滿足它呢?

  如果從娛樂精神而非娛樂業的角度講,娛樂業存在的價值已經超越了行業自身。觀眾們總會喜歡“有趣”的東西。即使是正劇、悲劇,中間也可以穿插一些有趣味的情節。用得好的話可以使情節更加跌宕,有助於把觀眾的情緒更好地集中到主題上來。最近幾年,在電視電影、戲劇歌舞等各類作品中,都能看到趣味性在增強,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好現象。而娛樂業對趣味性的追逐是其他文化形式所不及的。這也是娛樂業儘管飽受非議,卻能在市場上持續存活的重要原因。如果其他文化産品生産者能向娛樂業學習,多一點娛樂精神,我們的文化産品一定會更加吸引人。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拒絕“過度娛樂”。

  據説,如今娛樂消費的模式正在改變,大眾消費日益突出。以電子遊戲機為例,家用遊戲機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大。相信不久的將來,娛樂業就會改變原有的形象,和“文化”堂堂正正站在一起,不僅為廣大群眾家庭式文化消費帶來更豐富的選擇,也為文化消費注入更親民、更活潑的風尚。但願這一天早日到來,那將不僅是消費者之福,而且是文化産業之福、當今社會之福。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熱詞:

  • 娛樂業
  • 娛樂
  • 文化娛樂
  • 網遊
  • 電視電影
  • 家長
  • 遊戲公司
  • 家用遊戲機
  • 體制機制
  • 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