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無論變冷變暖 全力抗禦“極端”天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從亞洲到歐洲,不少地區遭遇罕見的寒潮暴雪襲擊,甚至創下最低氣溫的歷史紀錄。很多人發出疑問:不是老説“全球氣候變暖”嗎,這個冬天怎麼這麼冷?“小冰期”真的來了嗎?

  對全球氣候變暖説的質疑,一直存在,面對歐亞地區罕見的寒冷天氣,懷疑論者或許又會增加。不過,筆者認為,“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能因為氣候的短期波動而影響對其長期趨勢的科學判斷,目前還難以斷言全球氣候變暖的長期趨勢已經逆轉。在經濟社會發展、公眾個人防災減災中,需要注意防範的並不是氣候突然由變暖轉而變冷,而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很難説一些地區在目前的寒冬過後,會不會隨即遭遇酷暑。即便今後數十年全球平均氣溫真的進入高位“停滯期”甚至有所下降,我們極有可能仍然會像最近幾年一樣,頻繁遭遇極端天氣的襲擾──可能是寒流、暴雪,可能是酷暑、高溫,也可能是暴雨洪澇、超強颱風。評價天氣的關鍵詞,或許並非“冷暖”,而是“極端”。

  例如,近期歐洲寒氣襲人,同屬北半球、尚處冬季的北美地區氣溫卻比常年偏高,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連日出現反常高溫,長灘機場氣溫一度超過30℃,打破了最近40年來的紀錄。2010年7月,地球也曾出現北半球酷暑、南半球嚴寒並存的現象,歷史罕見的極端天氣不斷折騰南北半球,民眾飽受煎熬,政府備受考驗,許多國家的政府部門不得不採取緊急措施來應對。  

  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觀測數據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的長期趨勢目前並沒有變化。全球最熱年份榜單上,前13位都出現在過去15年中。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們頻繁地遭遇“幾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其主要原因在於氣候變暖後,陸地和海洋表面的蒸發蒸騰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從而加大了水循環的強度;全球氣候變暖增加了大氣的持水能力,也就是説,大氣中可容納的水分更多了,降水強度因此加強;另外,氣候變暖改變了地球的熱量平衡,導致大氣環流出現異常,氣候規律發生改變,“老天爺”脾氣日益古怪,不再“按常理出牌”。

  針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的嚴峻形勢,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歐亞一些地區最近的極寒天氣再次提醒我們,天有不測風雲,抗禦極端天氣刻不容緩,我們要站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切實把應對極端天氣擺在重要和優先位置。

  如何努力適應“老天爺”的怪脾氣,有效應對愛“走極端”的天氣氣候?對政府來説,需要未雨綢繆,加大力度,建設快速有效的氣候服務和應急管理體系,強化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預報服務、應急處置,科學制訂和實施防災措施及應急預案,增強應對和防範的針對性、有效性;需要根據極端天氣增多趨強的新形勢,加強水利、堤防、城市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極端天氣對人們日常生活、交通出行的影響越來越大,公眾也有必要防患于未然,注意了解所在地區容易遭遇哪些極端天氣侵襲,掌握防災避險的科學知識,根據天氣變化信息合理安排生産生活,減少人身傷害和財産損失。(劉毅)

熱詞:

  • 極端氣候事件
  • 全球氣候變暖
  •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 持水能力
  • 長期趨勢
  • 天氣變化
  • 極端
  • 停滯期
  • 熱量平衡
  • 防災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