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自強中書寫“汶川信念”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僅僅3年時間,就徹底改變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的面貌,“再還人間一個錦繡巴蜀”。如果説,中國人民抗擊地震災難煥發出的“中國力量”曾令人震撼,那麼今天汶川地震災區幹部群眾面對新課題所迸發出的堅毅自信的“精氣神”更讓人感佩。

  3年來,汶川地震災區從悲壯走向豪邁,在危難中崛起,取得了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兩個階段的決定性勝利,已邁入發展振興的第三個階段。在這個“後重建時代”,災區如何實現“幸福再造”?這是災區人民面臨的一道全新考題,檢驗智慧與水平,考驗信心和信念。在直面這道考題的不懈探索中,劫後重生的家園呈現更加旺盛的生機活力,歷經苦難的災區人民凸顯了共同的“汶川信念”。

  在全國人民協力共建的美好新家園裏,經濟社會發展達到或超過震前水平,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重建目標。而在援建力量完成重建任務惜別之後,如何實現從“外部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在發展的新起點上創造更多福祉?災區人民在思考更在實踐。踏訪災區,見到的是爭先恐後、自謀發展的氣象,聽到的是堅決擯棄“幹得這麼苦,該休息一下”的決心,感受到的是“不等不靠不要,自尋發展出路”的勁頭。這種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是“汶川信念”的突出體現,是抗震救災精神在今天的大力弘揚。

  有了創新的理念和科學的規劃,才有長遠的發展和持續的跨越。從災後重建實施的第一天起,災區群眾就在黨和政府帶領下,結合本地實際和優勢,著眼長遠規劃發展産業和致富項目,更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運用,使其成為發展振興的“新引擎”。制定五年“振興規劃”,確立五個具體目標,進入發展振興第三個階段以來,災區幹部群眾更加自覺地把本地發展融入全省大格局、參與全國大循環。從搬走污染企業引進環保型項目,到與援建省市深度合作,從延長産業鏈實施産業帶動,到給每村甚至每戶尋找增收致富門路,再到一些産品走進全國許多大城市,災區發展振興的這盤棋正走得有聲有色有勢頭。這種立足實際不斷創造、不懈創新的勇氣與智慧,是“汶川信念”的重要內容,是災區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源泉。

  走在汶川災區的街道與村寨,秀美的家園新景已然撫平地震的創傷,四射的發展熱力昭示著災區人民更加美好的明天。無論是前期重建中彰顯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優勢,還是“後重建時代”災區人民所共同展示的自強不息的“汶川信念”,都是當代中國的一張獨特“新名片”。它鮮明地告訴世人,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亦是。

熱詞:

  • 汶川信念
  • 後重建時代
  • 考題
  • 幹部群眾
  • 山河破碎
  • 致富門路
  • 當代中國
  • 增收
  • 污染企業
  • 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