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立碑“高潮迭起”有多少是百姓自願?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今立碑也成了一種風尚,要不湖北省水利廳也不會針對立碑連續發兩次紅頭文件。報道説,湖北省去年底開展的“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已經進入尾聲。而湖北省水利廳針對該活動曾發佈文件,對塘堰整治立碑的規格、內容都作出統一要求,引發爭議。(2月22日《南方日報》)

  “凡開塘堰四萬九百八十七處,其恤民者至矣。”(《明史 河渠志六》)如今,湖北領導幹部借冬修水利的時機,在全省整治塘堰20萬口以上,讓每個村民小組都有一口當家塘堰,以此帶動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的建設。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20多萬口塘堰,可謂星羅棋佈,不僅能改善農田灌溉,而且有利於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

  但這好事卻被立碑攪得變了味,説立碑“高潮迭起”,又有多少老百姓是真正自願的?立碑的目的是讓時間見證更長,但能否“立”得更長,那要看老百姓是否願意,他們不願意,今天立了,明天就可能讓它不立,老百姓把它放在溝的兩頭做過路的小橋,這在鄉村很多,還有就是搬回家做磨刀、磨鋤頭用的磨石。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著名的《立碑》,其意是:立碑以誇耀門閥、頌揚功德之風始於漢代,唐代此風更盛。碑文中所寫其實都是一片虛文。“無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白居易認為立碑未必可留名,品德高尚,施行仁政才能流芳百世。的確如網友所説,政府與其花費時間和精力統一碑文,倒不如出臺一些好的政策。“做了好事不用立碑老百姓也記得,好口碑在老百姓的心中,靠老百姓口口相傳。”

  爭議最多的是湖北省水利廳發文對塘堰整治立碑作出統一要求;比如碑高度、寬度、厚度等都作了明文規定。比如之後又發文對碑文內容進行調整。比如正面碑文除了寫出水塘(堰)的名稱外,還需記錄塘堰建成年份、面積、蓄水量、灌溉面積、管護責任人,以及設立日期等內容。這也難怪網民要説“管得太細”,老百姓如果自願立碑,就會自願掏腰包,至於碑要立多高,寫什麼內容,那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應由他們自己決定。我常下鄉,看過很多石碑,碑有大有小,有的立在路旁,有的立在村前,碑的內容豐富多彩,寫的都是歌頌樂善好施者的事跡,這些大都是老百姓真正自願立的碑,當然是他們自己掏錢。

  湖北省“三萬”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姓覃工作人員説,“這個立碑政府部門不強求的,但是群眾呼聲很高,要求立碑做個紀念”。因此,省水利廳等部門就出臺了文件,規範立碑的尺寸標準和碑文的內容,不能擅自突破規定的標準。至於立碑的費用,他表示“肯定不會讓當地百姓掏”。立碑的錢不會讓老百姓掏,那麼誰掏?政府掏,難道不是納稅人的錢?再説紅頭文件規範立碑,可以説,不是倡導勝似倡導。20萬口以上的塘堰立碑,按規定每座碑的費用300至400元錢,總費用估計將達到6000萬至8000萬,這麼多錢可以為老百姓辦多少實事,花在立碑上,不是勞民傷財嗎?

  “治潮僅八月,山水盡姓韓”。講的是唐朝的韓愈到潮州只有8個月,筆架山改叫韓山,鱷溪改稱韓江。韓愈作為一個被貶官員,來潮之後,置個人憂愁、不幸於度外,詢民疾苦,驅除鱷魚,興修水利,發展農桑,興學育才,為當地民眾切實辦了不少好事。潮州人崇尚韓文公,而是在心中,在口碑上代代相傳。焦裕祿、雷鋒……人們頌揚他們,記住他們,並不是靠立碑,而是心裏有他們。所以説,刻碑立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熱詞:

  • 立碑
  • 韓文公
  • 施行仁政
  • 塘堰
  • 南方日報
  • 高潮迭起
  • 三萬
  • 碑文
  • 明史
  • 河渠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