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給我取名叫“沙迪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0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出生在上海對口支援的葉城縣,在那裏生活了13年,總共在新疆生活工作了33年。1998年來上海工作後,雖然遠離新疆,但我一直關注著新疆。每天晚上9點收看新疆衛視的《新疆新聞聯播》,成為我晚間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因為新疆是我的第一故鄉,是我的父輩流血犧牲貢獻青春年華的地方,現在仍是我的親人生活的地方。

  我父親年輕時隨王震將軍的三五九旅部隊來到新疆,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的第二故鄉工作生活了47個春秋,最後長眠在那片土地上。父親在葉城公路總段工作過近20年。葉城是新藏公路的起點,葉城公路總段承擔著新藏公路的養護任務。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開春後,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物資都匯集于葉城,通過部隊、地方的各種車輛,源源不斷地從葉城出發向南攀越崑崙山,一直到達1400多公里外的世界屋脊西藏阿裏地區。父親不止一次地告訴我,新藏線不僅是新疆管理養護條件最艱苦的公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險、環境最惡劣的高原公路,被稱為“鋪在天上的國道”,所以養護任務重要而又艱巨。父親當時擔任公路總段政工科科長,幾乎每年都有一段時間與養路工人們一起上山執行公路養護任務。我清楚地記得,每次結束公路養護任務下山返回葉城後,父親的腳和身上其他許多部位都會被嚴重凍傷,晚上在家裏要用辣椒桿、茄子桿煮的熱水熏洗治療。

  我5個兄弟姐妹,都在新疆工作生活,其中兩個還在喀什市。我們牢記父親的囑託,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新疆的發展和穩定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們的第二代也在繼續著前輩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偉大事業。

  去年春節,我遠赴喀什看望年邁的母親。喀什之行,使我耳聞目睹了新一輪對口援疆給喀什帶來的變化。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的“感恩偉大祖國,感謝無私援助”的巨幅標語,正是喀什人民感恩之情的真實表達。7月份,我作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援疆工作考察團的工作人員,再次踏上了新疆喀什的土地。通過隨團參加座談交流活動、觀看援疆工作展版、察看援建項目工地、參觀已投入使用的援建項目、與“安居富民”工程受益的維吾爾族農戶交談等活動,我對上海對口援疆工作有了更全面了解,對援疆人員辛勤工作成果有了切身感受,為對口援疆工作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各族群眾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

  去年10月底,根據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與喀什地區人大工委簽訂的對口援助合作協議,50多名喀什地區人大代表和人大機關幹部來滬培訓。見到家鄉的同行,我格外高興。我利用雙休日時間參加他們的考察活動,在行進的大巴車上向他們介紹上海市情。這次培訓,還讓我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穫。在市人大領導為培訓班舉行的歡迎晚宴上,我見到了小學時的一名維吾爾族同班同學,他現在葉城縣擔任一個鎮的人大主席。我們1978年初分別後,一直沒有機會再見面。我倆在宴會上共同演唱了一首《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歌曲,表達對新疆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喀什地區人大工委主任孜來提 吾買爾還給我起了一個維吾爾族名字“沙迪克”(漢語是忠誠的意思),提醒我永遠不要忘記故鄉。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 郭光輝

熱詞:

  • 沙迪克
  • 人大常委會
  • 總段
  • 公路養護
  • 新疆新聞聯播
  • 熏洗
  • 新藏公路
  • 部隊
  • 我們新疆好地方
  • 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