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只有曲譜,何談傳承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0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濟南2月22日訊 泛黃的曲譜、翻得發皺的劇本,微微褪色的劇照,這些陳列在博物館裏的檔案,是臨淄“八仙戲”留給世人的最後記憶。由於人才“斷檔”,“八仙戲”已無傳承人。

  據統計,歷史上山東地方戲曲劇種多達39個,由於歷史原因和人才流失,目前僅存留24個,其中5個劇種瀕臨無傳承人的困境。如果後備人才不及時“遞補”,那這些劇種也將遭遇與臨淄“八仙戲”一樣的命運。

  “只有曲譜存世,何談戲曲傳承?”省政協委員、省戲劇音樂研究室主任王華瑩説,戲曲藝術是以人的藝術表演為核心的文化形態,其保護和傳承都要靠‘人’來活態傳承。面對面、一對一地教授,是戲曲藝術傳承、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如今戲曲生源匱乏,戲曲教育發展滯後,戲曲人才斷層嚴重,已危及地方戲曲的保護與傳承。”

  省政協委員、省柳子劇團業務科科長陳媛坦言,地方戲曲生源不足、人才斷層,與劇團的生存困境密切聯絡。“冬天下鄉演出,凍得十個手指頭張不開,水袖也甩不起來,一場演出下來才幾十塊錢,哪個年輕人願意受這個罪?”

  “雖然演出任務較重,但省市國有文藝院團的演職人員們還算‘幸福’的了,尤其是去年年底政府配備了‘大篷車’後,設備齊了,下鄉演出條件也有所改善。”省呂劇院演出一團團長高靜説,真正辛苦的是遍佈各地農村的莊戶劇團的演職人員,他們的演出道具陳舊,缺乏財政補貼,闖市場的道路走得格外艱辛。

  記者了解到,我省目前只有山東省電影學校開設專業培養地方戲曲人才。王華瑩介紹,該校培養的是戲曲基礎型人才,例如像呂劇、柳子戲等普及度略廣的劇種,而緊缺型戲曲人才較少。

  在這次政協會議上,潘魯生、宋昌林、孫慶華、王華瑩、高靜、陳媛等27名文藝界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於加強山東地方戲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倡議以山東省電影學校作為地方戲曲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建立和完善既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又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地方戲曲全面振興與繁榮。

  省政協委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進一步建議,以山東省電影學校為基礎組建“山東戲曲職業學院”,設大專部、附中部和附小部,安排設立專項經費,加強編劇、導演、表演、音樂、舞美、管理、市場等戲曲人才培養。另外,山東戲曲生源地主要在農村,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有的還交不起學費。近年來,周邊幾個省份已經以減免學費等優惠政策吸納山東考生,生源流失嚴重。“當務之急是政府加大投入,對地方戲曲人才培養給予重點扶持。”

熱詞:

  • 曲譜
  • 八仙戲
  • 地方戲曲
  • 傳承人
  • 演出
  • 柳子戲
  • 劇種
  • 生源不足
  • 戲曲藝術
  • 省政協委員
  • 搜索更多曲譜 八仙戲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