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富豪們對股票投資的絕望導致了藝術投資熱潮[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2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畢加索1932年的作品《La Lecture》,去年2月在倫敦蘇富比以超過2900萬的價格被拍出。

  作者: 謝恩費羅

  去年,當美國的標準普爾指數500在365天之內的變動僅為0.04點,著實成為了頭版頭條;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波動中僅上升了5.5個百分點。但是藝術市場的表現則著實令人驚訝,在過去12個月內的産生了35%的收益,主要集中在佳士得和蘇富比的夜場拍賣中。(但是等著看這篇文章結尾的註釋)。

  但根據ArtTactic和盧森堡的德勤諮詢的近期報道則探討了為什麼藝術市場是如此的強大,而且原因應該並不是由於人們近來增長了對藝術的熱愛藝術。當然了,把藝術作為投資手段越來越流行了,因為公司股票依舊表現平平,而像畢加索、希滕施泰因和裏希特等等這些值錢的名字,在二級市場依然很受歡迎。紐約藝術經濟人Christophe Van de Weghe近來在彭博社的採訪中提到,相比起過去幾年,他在拍賣現場看到了更多的陌生面孔,“藝術市場在近來是屬於這些新人的,”他還説,“15年前已經掏錢的藏家不會在今天用更高的價格買進。”

  這一趨勢也符合對藝術投資顧問公司Artvest Partners的創始人Michael Plummer和Jeff Rabin的訪問中所提到的現象。Plummer提到:“過去8年來,對話從‘藝術是否是資産’轉變為‘藝術就是資産’,然後又變成了‘我們如何使用藝術作為資産的優勢?’”。

  對新興收藏家團體的養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購買即增值,於是導致了藝術品價格的持續走高。在德勤研究報告中,49%的收藏家説他們是將購買藝術作為投資。與此同時,銀行也增加了與藝術金融相關的服務,因為這正是一個時機恰當的市場。到現在為止,大部分有這一眼界的銀行以及為像佳士得和蘇富比這樣的大型拍賣行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很可能成為發展成為一個更大的産業。根據德勤的銀行研究報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為藝術金融提供貸款,這已經顯現出了對藝術這樣的有形資産的更強大的需要。在被調查的私人銀行中,大概有39%的私人銀行已經通告了要在未來幾年為用戶提供藝術投資的基金。

  但是近幾十年的情況是,藝術並不是唯一比股票表現得好的有形資産。德勤報告中還提到了對銀、酒、藝術和黃金有興趣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這幾項資産在過去十年都比股票的表現要突出。這四種“硬性”資産包括長壽、沒有“必要債務”(這意味著不像其他不動産那樣,藝術買家並不用承擔該資産的前期義務),不用承擔收入稅,以及稀缺——所有這些共性都只能指向國際高凈值個人,而這些人一直在找要把錢放在哪兒,但絕不是表現貧乏的股票市場。

  *ARTINFO想要通過這一報告指出的是,在這一個案例中,如果對比一下少數夜場拍賣中能産生的收入和股票市場的投資的獲得,那就會發現基於日復一日累計可能不是一個投資決策的準確方式。(來源:新浪)

熱詞:

  • 藝術市場
  • ArtTactic
  • 股票投資
  • 德勤
  • 投資決策
  • 投資顧問公司
  • 蘇富比
  • 佳士得
  • Plummer
  • 股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