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城市發展不可竭澤而漁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余濟水

  近日,中國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這份規劃由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財政部等十部委聯合編制。這意味著對地面沉降防治的工作如今迫在眉睫。有媒體透露,促使這個規劃出臺有兩個原因,一是有消息稱國內50多個城市中不約而同出現地陷,二是去年震驚世界的曼谷洪災,因為地陷導致洪水回灌,令這座亞洲名城蒙受巨大損失。

  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奔跑,彎路不可避免。除了經濟發展,還應讓城市健康地發展,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城市沉降的出現,為城市管理者帶來了新的難題。“控沉”這一課題逐漸被人重視,城市的自救之路將從此鋪開。

  其實,在中國一些城市,“控沉”工作多年前已經起步。上海從1965年開始控沉,並在20年前繪製了全市地面監測網絡,預警地面沉降。正如一位學者所説,“如果按1965年的下陷速度而不加控制的話,上海在1999年已經沉沒入海了。”這説明,一些城市的“控沉”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但隨著城市化的進行,對地下水的過分抽取,摩天大樓的急速增建,令地面負擔進一步加重,以往的“控沉”力度已無法承載。更何況,在很多城市的發展規劃中,根本就沒有“控沉”的理念,這也是導致全國範圍內沉降的重要原因。

  經歷了多年的急速發展,我們應當重新思考城市建設的理念。如何建設綠色的宜居生態城市?如何讓我們的資源可循環、可再生?高污染的産業會摧毀我們的環境,而不考慮承重的大型土木工程也是竭澤而漁。在沉降問題上,首先想到的是“控”。長三角是比較早有“控沉”意識的區域之一,早在1999年,上海、江蘇和浙江聯動防沉降工作,此後三地每年都大幅降低地下水開採量,生活用水多使用地面水。浙江省地下水開採量由2000年的1.5億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1600萬立方米。由此,長三角的沉降問題得到了控制,有些地方甚至得到了回升。由此可見,“控沉”的過程,更多是一個協作的過程。畢竟,地下水是沒有行政區劃的,城市之間的協作顯得相當必要,一套“控沉”的共有規範必不可少。

  其次,對於一些地陷並不嚴重的地區,也要將“防沉”提上日程。除了有節制地抽取地下水外,在建築施工時要重視預先的沉降評估。在日本,每個企業動工前都會進行相關評估,而中國則沒有這個環節。這方面,不妨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磨刀不誤砍柴工。值得一提的是,各個城市管理者們必須放棄“摩天大樓”情結,切勿將摩天大樓簡單地視為現代化的圖騰。歐洲很多歷史名城,如法蘭克福、科隆、日內瓦、斯德哥爾摩等,很少有十幾層以上的高層建築。我們更需要一個宜居生態之城,而不是摩天大樓林立的水泥森林。片面地求“高”而帶來的“樓升地降”,將是我們這片土地不可承受之重。

熱詞:

  • 控沉
  • 摩天大樓
  • 地面沉降
  • 城市發展
  • 防沉
  • 地下水開採量
  • 宜居
  • 可再生
  • 水泥森林
  • 地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