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30餘年植樹 力擋沙塵路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0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按照北京市此前的規劃,“十二五”期間,北京每年的造林任務為10萬畝。但在經歷了2011年的灰霾後,北京市又新增20萬畝平原造林計劃。植樹30餘年,大風日數和揚沙日數逐年減少,北京決定用洶湧的“綠潮”迎接2012年。

  本版采寫 本報記者 王碩

  1979年風沙天緊逼北京城

  1979年3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新華社記者來信《風沙緊逼北京城》。根據當時統計,1971年至1978年,北京平均每年的大風日數和揚沙日數,分別為36.6天和20.5天。

  1977年8月,以聯合國秘書長名義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世界沙漠化會議,把北京劃入受沙漠化威脅的範圍之內。

  文化大革命前全市營造的4萬多畝公園綠地,幾年內被人為地破壞了6450畝,市郊農田防護林也沒有完全形成。西北方向的大風沙刮來,便勢不可當。

  1979年~2000年改革開放捲起綠潮

  北京的第一股綠潮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來到的。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六次會議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隨後的1981年,經鄧小平倡導,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出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生態建設由此成為全民的責任和義務。

  從1979年第一個植樹節開始,北京的造林活動進入高峰,之後逐漸增長。據統計,到2000年,20年間,北京的林木覆蓋率從1980年的16.6%增加到2000年的34%,森林覆蓋率從12.83%到30.65%,平均每年的沙塵天降至10天左右。

  2000年~2008年申奧助推整體綠化

  與北京的大氣治理進程同步,北京的綠化工作也伴隨著北京申奧成功迎來峰值。2000年,北京啟動了“城市綠化隔離區”的建設。四環、五環兩側的100平方公里造林,五河十路的綠化工程,山區的大面積造林,各項綠化工程紛紛上馬。

  到2007年,北京市順利完成了申奧前承諾的指標,林木覆蓋率以每年1%~1.5%的速度快速增長,達到53%。森林覆蓋率達到37%。在奧運年,北京的藍天數達到了274天,比1998年的100天增加了174天。

  和當年“風沙緊逼”的情況相似,北京此次大規模造林的舉措也與空氣質量密切相關。不同的是,之前治理的對像是粗顆粒物(PM10),而此次針對的則是更細小但危害更大的細顆粒物(PM2.5)。

  根據“十二五”規劃,北京每年將新增10萬畝左右林地面積。但在經歷了2011年的灰霾後,北京市又新增20萬畝平原造林計劃。

  市園林綠化局一名負責人稱,隨著城市的建設,大面積綠化的地方越來越少,“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和城市建設爭奪空間,為居住在這裡的人‘搶綠’”。

  平原綠化是在與城市建設“搶地兒”,但綠化的水平也同城市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之前種樹,就一個要求:綠了就行。”市園林綠化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過去種樹,受經濟條件和觀念限制,樹種單一,栽植的都是“純林”。到了2000年,植樹開始多了選擇,叫做“五多四好”。“五多”即多林種、多樹種、多植物、多色彩、多層次;“四好”為好種、好活、好管和好看。

  如今,銀杏林、彩葉林、多樹種並存,帶給居者的除了更潔凈的空氣,還有秋臨北京時一種繽紛的享受。

  作者:王碩

熱詞:

  • 1980年
  • 沙塵路
  • 造林
  • 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
  • 五多
  • 純林
  • 十二五
  • 綠潮
  • 風沙緊逼北京城
  • 森林覆蓋率